守正而后创新水磨行腔昆曲音乐研究传承
文/书辉
第一次听昆曲,像一股清流让躁动不安的心静了下来,让忙乱的脚步慢下来,让快餐式的生活放慢了节奏,让大脑静下来思考。”这是一位年逾七十岁的老人看完音乐会后的感受。
“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年4月13日晚,由“北京王建平昆曲工作室”出品的《水磨行腔——昆曲音乐研究传承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成功举办,这场音乐会由笛箫演奏家王建平司笛主奏,中国音乐学院张尊连、杨靖教授等十五位民族器乐演奏家倾情出演。在疫情反复无常情况下的这场音乐会,按照防疫规定座位不得超过百分之七十五的要求,真可以说是座无虚席,体现了音乐界和音乐爱好者们对这场音乐会的期待。
著名笛箫演奏家王建平
音乐会共上演了《春日景和·万年欢》《朝天子·普庵咒·小开门·节节高·小拜门》《懒画眉》《朝元歌》《到春来》《皂罗袍》《斗鹌鹑》《凤求凰》《普天乐》《步步娇》《五转》《春日景和》等12首作品,这些作品既有原汁原味的昆曲唱腔曲牌和器乐曲牌,也有根据昆曲音乐元素改编、编配的民族器乐作品。
随着音乐会第一曲《春日景和·万年欢》音乐的响起,听众们渐渐地进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世界,品味着中国传统音乐语言的魅力。
著名琵琶演奏家杨靖
著名二胡演奏家张尊连
《春日景和·万年欢》
昆曲音乐属于曲牌体音乐,同时还分为唱腔曲牌和器乐曲牌。开场曲选取了经典器乐曲牌〔春日景和〕与〔万年欢〕进行艺术整理,乐曲旋律绵长优美,充满了浓郁的古典音乐色彩。〔春日景和〕为细吹曲牌,由民间器乐曲发展而来。笛色用正工调,板式为一板一眼,乐曲起首加小堂鼓。〔万年欢〕属于神乐的细吹曲牌,由同名北曲曲牌发展而来,此曲又称作〔仙人过桥〕。笛色用小工调,板式为一板一眼。曲调轻松愉快,多用于入梦、遇神、幻境等场合,此曲也用于庆贺、拜堂等热闹场面。十五位演奏家在台上配合默契,音色柔和细腻,原汁原味地表现了昆曲的音乐特色。笔者也是第一次正式听昆曲音乐,对昆曲缺乏了解,但从第一曲结束后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中,我感觉到了观众们发自内心的热烈掌声后的鼓励,同时也感受到了人们对自己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信。
《朝天子·普庵咒·小开门·节节高·小拜门》
昆曲音乐有唱腔曲牌和器乐曲牌之分,而器乐曲牌又分为军乐、宴乐、舞乐、喜乐、神乐、哀乐以及琴曲等多个种类,演奏的旋律、用途、风格多样且自成体系,用于烘托特定戏剧场面和身段表演。音乐会的第二首乐曲同样是器乐曲牌〔朝天子·普庵咒·小开门·小拜门·节节高〕的联奏。〔朝天子〕常用于拜堂成亲、参拜天地、祭祀祖先等场合,在昆剧音乐中用于角色参拜和拜朝等。〔普庵咒〕曲调凝练质朴,可用于祭奠场景。〔小开门〕常用于拜堂成亲、参拜家堂、灶神、亲朋见礼等场合。〔节节高〕是出自元曲曲牌,常用于南吕集曲《梁州新郎》套式中,节奏欢快动人。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笛子名曲《姑苏行》就取材于本曲中的〔小拜门〕,〔小拜门〕是昆曲喜乐曲牌,一般用于欢庆场面。
音乐会第一曲《春日景和·万年欢》音乐的响起,听众们渐渐地进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世界,品味着中国传统音乐语言的魅力。
《懒画眉》
用曲牌联奏作为音乐会的开始,是工作室的特意安排,目的是让听众认识雅部之昆曲音乐的特质,然后逐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体裁结构,以及与花部之梆子腔、皮黄腔板腔体音乐结构的不同。随后,音乐会由热烈转为静谧。第三首乐曲为《牡丹亭·寻梦》一折中的第一个唱段〔懒画眉〕。《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名著,讲述女主人公杜丽娘游园惊梦以后,留恋梦境难以释怀,重到园中按景寻梦的故事。〔懒画眉〕是寻梦之旅的开端,乐曲情思缠绵,曲调婉转,使用箫韵表现主人公的思绪恰如其分。乐曲在原唱段的基础上,由作曲家姜景洪进行了器乐化编配,细腻的箫声委婉细腻,耐人寻味。
《朝元歌》
《玉簪记》是明代戏剧家高濂的名著,描写的是潘必正与陈妙常的爱情故事。潘生闻妙常弹琴,故意以琴曲挑逗之,潘奏〔雉朝飞〕,妙常奏〔广寒游〕,情投意合,互通款曲,心心相印。〔朝元歌〕属于南曲仙吕入双调曲牌为昆曲唱腔曲牌,声情婉约凄清,尤其适用于有情人诉说衷肠、互通心曲的艺术情境。其曲调朴素优美、音韵铿锵、描摹细腻、高潮迭起,以《玉簮记·琴挑》中最为华彩的乐章久著曲坛。
《到春来》
十番吹打《到春来》又称做《到春来成套》,由〔到春来·到夏来·到秋来·到冬来·续冬来〕等五个曲牌联缀组成。音乐曲调秀丽优美,常作为舞乐使用,描绘出一幅幅春来看花,夏来赏荷,秋来观月,冬来听雪,以及静待春来红梅映雪的温馨场景。《到春来》亦称〔满庭芳〕,属于昆剧吹打曲牌中的舞乐细吹曲牌,系由民间器乐曲发展而来。笛色用六字调,板式为一板三眼,曲调舒缓优雅。《到夏来》又名〔锦庭乐〕,曲调清丽婉转,同样用于群舞场面。《到秋来》又名〔后庭花〕〔望吾乡〕,曲调祥和雅致。《到冬来》又名〔节节高〕〔百花落〕,曲调活泼跳跃。《续冬来》又名〔皂角儿〕,曲调轻松欢快。
琵琶:杨靖
阮:陈雅明;三弦:王玉
古筝:黄宝琪;箫:乔成林
《皂罗袍》
昆剧彩唱《牡丹亭·游园》之〔皂罗袍〕,由宇文若龙演唱。〔皂罗袍〕系南曲仙吕宫曲牌,是本出的高潮之曲,刻画了杜丽娘千回百转的心态变化。古代文化中女子“伤春”的传统,在这支曲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也掩饰不住内心“伤春”的感怀。“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由物及人,一种自怜的情绪油然而升。现实的苦闷,青春的觉醒,使得杜丽娘对理想中的世界充满了期待,这才有了后面既大胆又前卫,揭示人类永恒向好之心的《惊梦》。该曲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文词、曲调、舞蹈三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昆剧代表作之一,至今仍是舞台上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剧目。
彩唱:宇文若龙
上半场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中结束,音乐会中场休息间,观众兴致高涨,很多专业和业内人士更是激动万分,争相对音乐会表达自我感受,“很少见到的音乐会”“给人耳目一新”“我们需要这样的音乐会,社会需要这样的音乐”等。“北京王建平昆曲工作室”总监王书伟对采访者表示:“我们诚邀有共同志向的专家、学者和同好,建立以昆曲为核心的艺术合作共同体,共同为学习、研究昆曲音乐,探索、拓宽艺术形式,展示昆曲音乐艺术的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努力。”
《斗鹌鹑》
曲牌联奏《斗鹌鹑·汉东山》是下半场第一首乐曲。乐曲选自清传奇《艳云亭·痴诉》一出。《艳云亭》为清初朱佐朝所作昆剧北曲传统剧目,讲述的是书生洪绘与枢密使萧凤韶之女萧惜芬几经波折,终于结为夫妇的爱情故事。北曲中吕宫和越调均有〔斗鹌鹑〕曲牌,本曲改编自越调,曲调悠扬动听,表现载歌载舞中的痴儿情状。〔汉东山〕是细吹曲牌,常在拜贺时用。乐曲分别用箫、曲笛演奏,动静结合,独具艺术特色。
箫/笛:王建平
《凤求凰》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箫二重奏《凤求凰》根据昆曲器乐曲牌中的琴曲〔凤求凰〕改编,以“凤求凰”为比兴手法,演绎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乐曲不仅包含了热烈的求偶之意,而且也象征着男女主人公志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丰富的意蕴。
箫重奏:王建平、田龙
《普天乐》
十番,民间器乐乐种,明代时就曾经有“十样锦”“鼓吹”,民间还有“十番笛”等称谓,流行于江苏南部地区,俗称“苏南吹打”。《普天乐》是苏南“堂名”经常演奏的经典曲目。原属于南曲正宫曲牌,因宫调与词句变化的不同,另有《中普天乐》和《小普天乐》之分。乐曲曲调庄重,旋律优美,具有宫廷雅乐之风,描绘了华夏盛世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以及万民欢乐、普天同庆的情景。
二胡:张尊连;提琴:何琳
《步步娇》
下半场第四首乐曲是《牡丹亭·游园》的昆剧唱腔曲牌〔步步娇·醉扶归〕。乐曲表现在细雨濛濛的春天,万物萌动,一位深闺少女漫步于青瓦白墙的庭院里,青石板上青苔点点,温润的笛声,如一缕偶然悬垂的蛛丝、一束风拂而入的柳枝,拨动着少女内心的“情思”,瞬间一股无名的淡淡忧伤涌上心头……这两支南曲分别属于仙吕入双调和仙吕宫曲牌,旋律优美舒缓,曼妙细腻,加之情思蔓蔓,把一个千金少女“一生儿爱好是天然”的情怀抒发得淋漓尽致。
司鼓:沈杨;打击乐:孙建安、刘新
《五转》
北曲《五转》是《长生殿·弹词》中昆剧老生名曲,笛声深沉饱满,苍凉悲壮,颇为感人。《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昇创作的传奇,其《弹词》一折中主要以正宫〔九转货郎儿〕为骨干曲调,从二转到九转,每一转都是将〔货郎儿〕曲牌拆成前后两部分,中间插入其他的曲牌构成。如〔五转〕就插入了中吕〔迎仙客〕〔红绣鞋〕的旋律。
笙:王俊峰、王鹏;管子:陈孟振
《春日景和》
本场音乐会的大轴为笛子独奏《春日景和》。乐曲根据昆曲器乐曲牌〔春日景和〕改编而来,乐曲旋律绵长委婉,又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憧憬。慢板部分大气优雅,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昆曲音乐风格,而快板部分运用多种民族器乐化的演奏形式和民乐竹笛演奏技巧,加大了演奏难度,充分展示了昆曲音乐的表现力。
水磨行腔
音乐会后观众反响热烈,纷纷表达对音乐会的感受。“感觉像是在聆听一首似懂非懂的古诗词,虽然不能完全领略个中三味,但作品表现出的优雅和韵味还是能够唤起我的审美感受。”“古老昆曲获新生,后继有人传至今。曲声悠扬传现代,声声佳音振人心。”“品中华古韵,发思古之忧。清音古调,洗乱世凡尘。明心镜去杂念,树高雅知浊清。”“音乐会非常雅致!是一场很有特点、很有传统艺术底蕴的音乐会。
小型乐队的编制很协调,有效果,编配技法上不同于西方,是延着中国传统支声复调的形式发展而来。总之,这是一条很中国的路。当然,将来也可以尝试结合更多的一些创作手段来发展民族音乐。”“对于曲牌来源的类分讲得很好,可以看出有集曲现象,即将几个曲牌的不同乐句集在一起,以初始曲牌作为开头和结尾,从既有风格上以及差异上还有很大空间。这是以北昆为主的样态,且从音律上也基本保持了既有的风格,演奏也很宜和。很有特色!”
文辞美、服装美、舞蹈美、音乐美,是公众对昆曲艺术的基本认知,作为宫廷雅部戏剧艺术,凡六七百年历史,使她成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美学的集合体。
工作室创始人王建平虽然从小师从简广易、陈重、杜次文、王明君以及张维良等名家学习笛子吹奏,但却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昆曲科班出身。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民乐系笛子专业,曾多年辗转于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以及东方歌舞团等,后分配到北方昆曲剧院担任笛师,专事昆曲伴奏。从最初懵懂的笛子演奏员,经深磨苦练并向老艺人虔诚问道,历经近四十余载舞台实践,终深谙昆曲之道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昆曲传承人”,昆曲亦成为其挚爱的职业。
年创建了“北京王建平昆曲工作室”,为昆曲音乐的传承传播不遗余力。工作室总监王书伟是中国广播艺术团原团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从事艺术管理多年,更是一位著名的音乐社会活动家,他对音乐艺术的现状与发展有着深入的了解和敏锐的判断。工作室艺术指导刘峪升、张辉二位,一位是中央民族乐团原乐队队长和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原秘书长,一位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编审,原理论编室主任和中国音乐主管,他们都是音乐舞台上的“沙场老将”,都有着几十年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艺术积累。丰富的艺术经历,使他们具备了广阔的艺术视野和对传统音乐的深厚感情,同时又对音乐艺术的发展导向具有清晰的理解与认识。
年10月以来,在规划工作室如何确立发展方向、如何开展艺术活动时,他们反复研讨,认真分析,最后一致认为,昆曲艺术历经六百多年的历史衍变,至今仍活跃在舞台是有他的道理的。我们必须要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以传统为本来进行工作室的研究、探索与发展。昆曲要器乐化,一定要带着“镣铐”去往前走。这个“镣铐”是什么呢?就是腔。而腔的背后是什么呢?是词。昆曲的唱腔是依字行腔,它的这个“字”不是一般的字,其背后是中国的文学、诗词、歌赋的功底。不能拿着西方音乐那一套或者是一般的民乐改编思路去改昆曲,那样改出来的昆曲只会是非此非彼莫名其妙的东西。既丢失了传统,失去民族的美学基础,又很难实现传统文化的真正传承。
工作室为准备音乐会进行了19次排练
为了集中展示并充分体现昆曲的音乐美,工作室根据演奏实践以及基本定位,要求作品最大限度保持昆曲音乐的“原汁原味”,体现昆曲音乐“静”“雅”的艺术风格,在强化昆曲韵味的基础上,再对昆曲音乐的结构重置、衍展昆曲音乐的深度和广度来做文章。工作室核心成员身兼数职,边教边学,自行培训,相互补台,不断开会学习,随时遇到问题随时解决。本场音乐会在工作室核心人员精心策划下,历经三个多月的反复研究,方案设计,曲目安排以及紧张排练,全体乐手克服了由于疫情无常给排练带来诸多不便的困难,创造条件,坚持排练。
针对大部分乐手不熟悉昆曲音乐的状况,反复要求乐手掌握昆曲音乐特点,慢慢“熏”出感觉,并详细讲解曲牌音乐文化,增强大家对昆曲音乐演奏的感觉与自信。同时,工作室还要求大家认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提高文化自信,把昆曲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作为承载中国民族音乐的命脉,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观。
全新的表演形式使昆曲音乐更富有了时代的感染力,理论家、作曲家们盛赞这场音乐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一台成功圆满的音乐会,并且在音乐界引起强烈的反响,中央以及北京市的二十多家各类媒体相继进行报道,给予了充分肯定。
这台《水磨行腔——昆曲音乐研究传承音乐会》是在工作室定位的基础上,对昆曲音乐器乐化的尝试和展示。“北京王建平昆曲工作室”核心管理人员及全体演奏家本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和自信,以实际行动营造了一个奉献、奋斗、开创的艺术集体。他们对昆曲音乐不断学习、探索,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作为工作室的责任和义务,发挥内部创作实力,在打造昆曲音乐文化品牌的同时,致力培养一支具有一流水准的创作执行团队。
昆曲音乐不但要考虑乐器本身特点——这是器乐化的关键,还要结合文学剧本、剧情、文辞的风格,通过变化的节奏去演奏,使演奏的昆曲音乐有唱腔的圆润,有器乐的流线,同时兼顾剧情的意境。昆曲的音乐之美,不仅是一种艺术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享受,能够让昆曲音乐器乐化初见成效,是工作室迈出的第一步,也是成功的一步。
“北京王建平昆曲工作室”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他们将用品牌的影响和团队的合力做实事,用认真的态度探索新时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的新道路,为建成文化强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摄影:张友刚、李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