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最强防脱底妆DIY古代的粉底竟然能吃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许多女生刚出门没多久,就脱妆脱到失去仙气。
定妆喷雾都快用出了防晒喷雾的频率,却依然赶不上脱妆的速度。
决定脱妆速度的,除了定妆技法之外,还有底妆效果。底妆效果的好坏与粉底的质感息息相关,so如何正确使用粉底就非常关键!
用粉美妆,已经由来已久。古代女子往往精于此道,放在今天,大概也是坐拥百万粉丝的美妆博主了。
在那个没有定妆产品的古代,人们是如何使用妆粉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她们的防脱底妆大法。
古人的粉底起源
关于粉底的起源时间,历来说法不一,正史中无明确记载。
但从一些文章的只言片语中可以看出,时间至少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之前。
宋高承的《事物纪原》记载:“周文王时,女人始傅铅粉。”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女性使用粉妆这事儿已经逐渐普遍。
古人自制粉底
从先秦到汉代,古代女性一般用米粉来妆饰(对,就是可以吃的那个米)。人们在劳作中发现米粉有附着和增白的作用,于是便以它为主要原料来制作妆粉。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有详细记载米粉的详细做法:
01研磨/发酵
米要选用梁米或粟米,将米磨成细粉沉于凉水后发酵腐烂,再洗去酸气
02沉淀/晒干
用一个圆形的粉钵盛以米汁,使其沉淀,制成一种洁白细腻的“粉英”,再放在太阳下曝晒
03增香
晒干后的粉末再加上各种香料,制成香粉后就可用来妆面,由于米本身有粘性,用它敷面不容易脱落
这种粉底由于制作方法简单,在民间被广泛流传。直到唐宋时期,人们制作粉底仍然采用这种方法。
后来,古人又推出了新的网红单品:用细粟米制成的“迎蝶粉”和加入了落葵的“紫粉”。
紫粉的原理与现代女生爱用的粉紫色隔离效果类似,对皮肤偏黄的人有较好的修容效果。
做法不难,其实就是在米粉中加入落葵作为染色剂,让粉呈现出淡紫色。
《妆靓仕女图》宋苏汉臣据《唐书》记载,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费,就高达百万两白银!
要知道,一两银子可以买一吨多大米。这个化妆品开销,当真是贵妇级水平了。
由米粉制成的粉底也有弊病,它的附着力并不强,还容易返潮结块。为了增加这些白粉的细腻度和附着力,就会加入一定量的铅粉。
铅粉,又名铅华、胡粉、解锡、鲜锡、定粉等,一般是用铅化解后调以豆粉和蛤粉而成。
《齐民要术》中对制作紫粉的配比记载:“不著胡粉,不著人面”。就是说的要在紫粉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铅粉,才能使得紫粉牢固的附着于人的面部。
这样做成的粉底虽然在短时间内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长时间使用会使皮肤变得黑黄粗糙,并且极易引起铅中毒。
除了铅粉和米粉之外,古代还有用水银制作的水银腻。受欢迎的还有马嵬土、磨夷花、露华白英粉等。
水银腻据说是春秋时萧史创制,为其爱侣弄玉所用。晋崔豹《古今注》记载:“萧史与秦穆公炼飞雪丹,第一转与弄玉涂之,今之水银腻粉是也。”
马嵬土也称为贵妃粉,因杨贵妃死于马嵬坡而得名。相传此坡上有白土如粉,可用于敷面。
磨夷花出自南海顿逊古国,制成的粉芳香馥郁。露华白英粉则是汉成帝的爱妃赵飞燕的年度爱用物。
当然,其他朝代也有名噪一时的妆粉。
宋代
有以石膏、滑石、蚌粉等材料调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
明代
有用白色茉莉花仁提炼而成的“珍珠粉”,以及用玉簪花合胡粉制成的“玉簪粉”。
清代
到了清代,又出现了用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以及用滑石等细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
《晓妆图》局部清黄山寿古人对粉妆的痴迷可不仅限于面部。也有在颈、胸、背、臀、乃至全身都涂满白粉的风气。
《汉书·广川惠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后昭信,曾说宠姬陶望卿在画工前脱衣,在肩、胸、臀、背各处敷粉。
文风开明的唐代更是如此。唐代女子多穿着宽松的衣裙,衣衫制式性感前卫。因此喜欢在颈部、胸部敷粉的爱好者也不在少数。
美妆这事不只是女子在行,在汉魏时期,男子敷粉也曾风靡一时。《三国志》中就有男子粉妆的记载,其中形容魏文帝之臣何宴:“粉白玉去手,性不顾影。”
画好底妆后,再配上画眉、胭脂、口红,就是完整的夏日妆容了。
古人的眉形喜好和胭脂口红,咱们下次再详细展开讲,这期就不多赘述了。先来欣赏下古代绝美妆容~
01
孛儿帖
02
江南柳
1.李华峰《中国古代妆粉的种类和制作工艺研究》
2.株洲日报数字报《古代美人用的粉底,居然是粮食制成的》
3.人之意《古代女性化妆也用粉底,种类至少6种以上,制作工作让人惊叹》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