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中写鸟欢那句话,是不是把叫
《鸟的天堂》中写鸟欢那句话,是不是把“叫”改为“唱”更恰当?李福忠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时,文本精妙之处固然需要引导学生认真咀嚼,认为遣词造句或布局谋篇不妥的地方更应该让学生认识。在备《鸟的天堂》这一课时,我发现文中一处“叫”这个动词的运用值得商榷。于是在上课时便设计了这样一个训练: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这里的“叫”换成“唱”好不好呢?为什么?讨论后,前几个学生依然按惯性思维回答这个问题,坚信课本上的表达应该是最好的,不能换,但又说不出充分的理由。我提示,把这句话多读几遍,联系整句话的意思想一想。经我一点拨,就有了不同的声音:“我认为换成‘唱’好。唱是一种拟人的写法,说小鸟在‘唱’,比说小鸟在‘叫’,更能体现对小鸟的爱。”“我也认为换成‘唱’好。后面说‘那歌声真好听’,前面用‘唱’才顺畅。歌是‘唱’出来的,不是‘叫’出来的。”“我也认为换成‘唱’好。记得我们学《火烧云》那篇文章时有这么一句话,‘火烧云从东边一直烧到西边,天空好像着了火。’前面的‘烧’照应了后面的‘着了火’。我认为这句话也是,前面用‘唱’,才跟后面的‘歌声’相照应。”学生不但提出跟文本不一致的看法,还说出了充分的理由,更难能可贵的是,最后的一个学生还联系学过的知识谈体会。讨论到这里,我并没有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而是逆着后面几位发言同学的思维,提出了一个问题:巴金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文坛的巨匠,担任过20余年的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难道说他写的美文也有不准确的地方?再说,这篇美文选入课本时也经过专家的反复推敲,难道专家也有疏忽的地方?经过又一阵热烈的讨论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起自己的见解: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巴金爷爷的文章、专家编的课本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吧。”“我在国学课本里读过这样一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意思是,人不是圣贤,哪能不出差错呢?巴金爷爷写那么多文章,怎么可能没有值得推敲的地方呢?”“我读过《明珠上的一粒微尘》这篇文章。大数学家华罗庚著作中有一处错误,被当时普普通通还是一名中学教师的陈景润指出,华罗庚虚心改正了错误。这说明大人物写出的东西,也不一定没毛病。”至此,我才对后面这几位同学的观点给予肯定,表扬了他们敢于给作家、专家指毛病,真了不起!我这样教学,意义远不止“叫”能不能改成“唱”的问题。我是想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启蒙教育,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发表独到的见解,不能迷信课本、迷信作家或专家,只尊重真理和规律。这节课上完,我自己也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为什么当下学生中人云亦云得多,有鲜活、个性化见解得少,普遍不具备批判性思维?病根儿就在老师。老师们太迷信课本,太迷信参考,太迷信权威,丧失了批判性思维,以至于学生的学习过程类似于盲从过程。如此教师,如此教学,怎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呢?批判性思维是创造性和创新思维的前提。批判思维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状态,是一种独立思考精神。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应从娃娃抓起。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读透文本,对文本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欣赏“明珠”璀璨的同时,也要善于发现“明珠”上的“微尘”,并引导学生去思辨、去擦拭。惟其如此,才能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为塑造未来高素质的公民奠定基础。
上一篇文章: 那些纹过眉的女生,目前怎样了老司机说出亲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