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闲问要是穿越回去做护肤品成为首富还来得

白癜风治疗目标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115/4558568.html

年末古装剧扎堆,这不,我就被《庆余年》的小范公子迷得不要不要的。

诙谐的表皮下藏着紧张的权谋大戏,谁能想到范闲穿越到庆国打算借助现代技术发家致富的时候,都被自己的娘亲抢先一步了~

制玻璃……有了

制香皂……有了

制白砂糖……也有了!

难怪范闲会感叹:“既生娘,何生儿。”看到这里我想提醒小闲闲:你还有护肤品、化妆品的大好市场啊!你看看身边女孩的皮肤就知道,护肤品才是当时市场的“刚需”!

害,好好的发家致富之路,就这么被忽略了。你说当时要是真有人开发了国产护肤的市场,我们现在何苦天天高价买“海货”!

别以为古代没有bb霜、遮瑕膏、眼线笔就不能好好化妆了,看看《红楼梦》里的“茉莉粉、蔷薇硝、玫瑰露和茯苓霜”还有自制的胭脂,在古代做美妆做绝对是是一股潜力产业股~

所以今天就为大家来扒一扒古代女子的化妆品和流行妆容。

洗面奶

对,你没有看错,这玩意咱早在一千多年前的东汉就有了,那时候大家叫它澡豆。

顾名思义,澡豆的主要原料就是豆子磨成的细粉,再添加各种中药和香料的细粉,百分百绝对的纯天然无公害。

为了防止洗脸后出现干燥紧绷,澡豆中又添加了猪胰,用来增加滋润度。

当然唐代之前的贫民窟女孩一般是用不上澡豆这种“高奢”护肤品的,最多淘米水洗洗。可别小看这淘米水,它富含淀粉、维生素和蛋白质,而这些都被认为是对皮肤十分有益的营养物质。

随着经济的发展繁荣,澡豆才走进了普通老百姓们的梳妆台。

同时还开发了许多新功能的贵妇牌澡豆,比如美白、祛斑和除皱的多功能澡豆药王孙思邈牌澡豆,仅添加的鲜花就有十七八种,配制完还得研磨千遍方可密贮。

宋朝时,升级版澡豆—洗面药开始出现在宋朝大大小小的药妆店里。

澡豆这才算真正了走进老百姓生活中,大家用它来洗脸、洗手、洗澡和洗衣服,妥妥的去污小能手。

不过,澡豆虽好,有人却打死都不愿用,比如变法先锋王安石。

人家就说:“老子我打娘胎里出来就是黑皮,澡豆对我能有用?”

敷粉

庄子: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诗经》: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白居易:肌肤冰雪莹,衣服云霞鲜。

一句话总结,古代直男们认为美女必须要白!白!白!所以,古代的小姐姐们非常重视自己的肤色,“粉”也就成为我国最早发明的化妆品。

据崔豹的《古今注》记载,铝粉是最早被用于敷面的粉之一,它优点明显:附着力强,不易脱妆,缺点也很明显:保存不当很容易变黑。

第二种广受欢迎的粉是“米粉”,虽然听上去很简单的样子,但它的制作方法却十分讲究。

制作过程:

第一步选材:必须得是高粱米,实在没有的话可以用粟米凑合下

第二步:把米磨成细细的粉

第三步:将它们泡在木槽洗,一直洗到水色清透,没有米色

第四步:加入冷水,等待发酵

第五步:十天半个月后取出,在把他们磨成米浆

第六步:等待米浆放凉变硬后,再将它们切薄揉碎成细粉。然后姑娘们就可以用丝绵做成的粉扑沾染米粉,美美上妆啦!

同样的,米粉虽然纯天然无添加,但持久度不太行,很容易脱妆和结块。

于是有人把炼丹药过程中所产生的铅粉收集起来,经过加工处理,制成了铅粉。

不过铅粉长期使用会造成皮肤发青中毒,但是爱美的姐妹们和男同胞们依旧爱不释手,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后来又陆续出现了珍珠粉,迎蝶粉,玉簪粉等等,敷在脸上又香又白。

画眉

先秦时期,女孩子最早用烧焦后的柳枝画眉,不过后来发现了一种一种青黑色的矿物石青,爱美的姑娘把它磨成粉,加水调和画眉。

至于我们经常在电视剧种听到的螺子黛,则需要从波斯国进口,每颗价值十金,能用上的妃子屈指可数,在古代绝对称得上顶级化妆品。

另外古人认为双眉是人“元命”的象征,没少在这上面费心思,唐朝流行的眉形,光是叫得出名字的就多达十几种。

先秦的蛾眉:像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

代表女神庄姜: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西汉远山眉: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清秀开朗

代表女神:卓文君、赵合德

唐代柳叶眉、阔眉、蛾翅眉、鸳鸯眉、小山眉和倒晕眉等十几种

代表女神:武则天

抹胭脂

古人十分注重气色,面脂就成了最为关键的保养品。

据说,其中胭脂最早是由张骞出使西域后带回来的,中原人在原有配方里加入牛骨髓制作成红色的脂膏,使用时挑一点用水化开,抹在手心里,涂在脸上就可以啦!

除了可以保养皮肤,还能能让皮肤有光泽,显得很有精神。

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纸片状的金花胭脂,后来又出现了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的棉胭脂,是不是有点像今天的腮红液?

贴花钿

花钿起于南朝,盛于唐代,是古代女子贴在眉间的花饰,制作材料常有金箔、羽毛、鱼鳞、花草和蜻蜓翅膀。

花钿主要分为红黄绿三种颜色,形状五花八门,除了电视剧中常见的红色花朵,还有各种小鸟,小鱼,叶子等等,贴上去又仙又美。

点面靥

靥原意为“酒窝”,点面靥相当于人工酒窝。汉代时妃子用点面靥标志自己来了例假,唐宋时起成为潮流单品。

除了胭脂,唐朝女子用金箔,花草和翠羽等制作出了可粘贴的靥钿,有钱形、星形、花形等。

宋朝时,皇后率先用珍珠作为面靥,此后珍珠面靥迅速风靡白富美圈。好贵!

描斜红

斜红始于南北朝,女子在在眼角两旁各画一条红色的月牙形,涂抹的深浅、粗细各有不同,宛如白净的脸上平添了两道伤疤,深受唐朝女性喜爱。

我感觉这个就有点像现代的雀斑妆,用瑕疵来凸显完美和真实感。

最后想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爱美,这个观念无关乎年龄,也与时代无关。祝各位都能拥有一张青春靓丽的脸庞,永葆年轻的心态~

涂唇脂

古代的口红,称为口脂、唇脂,一般是膏状的,色号齐全,不单单只有红色哦!

唐朝时制作出了男女通用的肉色口红,至于我们经常在古装剧里看到的口红纸,史书上并没有确切的记载。

古代的不止女子会用口脂,男子也会用。不过古代男子使用的口脂,一般都是无色的,多用动物油脂、矿物蜡和各种香料制成,如羊脂、麝香、甘松香等。

在魏晋时期,口脂更是上层社会男性的必备之物。它最重要功能就是滋润双唇,防止口裂,除此还能让双唇显得更有光泽。

到了唐代,每逢腊日,皇帝就会给官吏们尤其是戍边官兵送面脂和口脂,作为慰劳。

古代女子涂口hong时一般不涂满,唇妆常以心形,马蹄形,圆形为主,真“樱桃小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23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