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在人后思无邪,便可人前行无碍
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http://www.txbyjgh.com/m/天心-.3.13如是我说从心上起修,不管外境是怎样的,别人是怎样的,始终保持自己思无邪,那么便可以行无碍。且听印竹、印安如是我说~印安说我佩服在人前人后都能表现好的人,尤其佩服那些,在人后比人前做得更好的人。印竹说在人前表现好是知礼,在人后表现好是慎独,如在人后思无邪,便可人前行无碍。今天,印安老师说到人前人后这个话题,这让我想起孟子的《心气说》。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他说:老师,告子说他要是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有涵养,是不是真的心无挂碍,是不是一个真正自在的君子,他可以从他的言行中观察。如果他的言行不好,那心一定不好;他的心如果是静定安详的,他表现出来的气质也一定是很美好的。您说这个说法对吗?孟子说:对一半吧!如果说心不够静定,烦恼很多、怨气很多,表现出外在的气质、气场一定是散乱的,这句话是对的;而说如果看外表言行,就能看出他的心里怎么样,这句话不够准确。因为如果按告子说的那样,那么一个人修身第一步就是要从外在的言行举止、规矩礼貌开始修了,只有这样,这个人才能修出善良的心地。这话看似有道理,但是我们也常常会看到一些人修行了很多年,表面上非常有礼貌、懂规矩,但是内心仍然很狂躁、焦虑。如果我们只靠外在的言行举止、穿着、礼貌乃至一些行为来判断一个人内在的心性,有的时候是对的,有的时候不一定。因为有些人表里不一定一致,就如同印安老师所说的人前人后的表现不一定都是一样的。所以告子所说的这个立意是有疏漏之处的。如果按这个方向去修,把心和言绝对的连在一起会本末倒置。因为只注重外表的言行,没有扎根到心里,就会出现在人前人后表现不一样的情况。因此印安老师说,他更佩服那些在人后比人前做得更好的人。因为这样的人,他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而是他发自内心的就要这样去做。我们所有的修行如果不是从心上起修,而是从外在的言行开始,那么我们也势必会受外境的干扰和影响。这些外境的干扰和影响,会时刻左右着我们。如果我们身边的环境、周围的人是斤斤计较甚至勾心斗角的人,我们原本是纯净的,也会被这些言行状态拉了过去。因为我们没有从心上修,我们的内心不够强大,所以常常被外境所牵引、所干扰。而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心量宽广、内心静定、强大的人,也许年轻的时候他并不是十分漂亮,但是老了以后他会给人很祥和的感觉;而一些心量狭窄,喜欢斤斤计较、动小心思的人,到老的时候就看不出一丝慈祥和亲切的感觉,反而觉得怪怪的,有一点恐怖。这便是长期以来我们心里堆积了垃圾没有时刻清理,而影响了我们的气场,乃至影响了我们的样子。可见人的气质乃是长久受心所影响的,是与我们的心境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所有的修行一定是心要有相当程度的进化,而后我们的周身之气也会随着渐渐的进化与长养,慢慢地便可以涵养得自然呈现祥和慈悲的风范,这是从心起修的重要。当我们的心在恨一个人的时候,你就可以观察到心中的气马上就乱七八糟了,你马上就会觉得烦恼痛苦了。到底是什么在烦恼,什么在痛苦呢?其实所谓的苦,就是有那么一股气在胸中扰乱着我们。所以孟子由这个话题引发出“吾善养吾浩然正气”的《心气说》。我们可以在表面上装作很善良,装作很能干,装作很努力,但是如果与我们的内心是失联的,我们的气并不顺。只有一切是发自内心的爱,我们才能在身体中长养出浩然正气,祥和之气,而这种至大至刚之气才是真正滋养我们生命的。所以,千万不要做一个让内外失联的人呐!儒家思想虽然很强调礼,但是更强调慎独。“慎独”便是自己独处的时候,旁边没有别人的时候,你会怎么做。能够做到慎独,一定是内心本来就是如此的,只有将内心修出本来的那个样子,我们才会无论人前人后表里如一。因为一切本来如此,从心上起修,不管外境是怎样的,别人是怎样的,始终保持自己思无邪,那么便可以行无碍。萃辰天心书院,愿国学智慧走进千家万户……经典诵读上智下愚都较少,普通之人非常多,都需要接受教育,不教就会无知。听雷磊老师经典诵读《颜氏家训》,保持终生学习的好习惯~《颜氏家训》节选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今天《颜氏家训》说的是上等智慧的人不用教育就能成才,下等愚昧的人即使教育再多也不起作用,只有绝大多数普通人要教育,不教就没有智慧。上智之人是无须教育的,因为上智是天赋的英才,不学自知、不教自晓。其次,下愚之人“虽教无益”,尽管教他,都是无效果的,因为“下愚”是无法改变的。颜之推强调普通人必须受教育,因为不受教育就会无知识,陷于“不知”的愚昧状态。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教育普通的人,使之完善德性,增长知识。这句话说明了一般人都需要接受教育。上智下愚最早是指孔子根据人的智力发展水平对于智力类型的划分。《论语·公冶长》:“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为什么不移?因为上智不用移,天赋异禀,下愚不愿移。《论语·阳货》里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即人的智力水平可以分为“上智”、“中人”与“下愚”三种。中人之资以上的人,可以跟他说上达之道,中人之资以下的人,就不能跟他说关于上达之道的事了。后代学者对孔子的智力类型作了不同方向的发挥,西汉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的“性三品”论,从人性的角度认为上智、下愚的本性不可改变,中人之性才可上可下;东汉思想家王符从三种智力类型的分布进行阐述:“上智与下愚之民少,而中庸之民众。”上等智慧与下等愚昧的人很少,而普通人是非常多的。也就是天才与蠢材都是少见的,一般人却是大多数。天才不教而知,蠢材教而无用,作为大多数的人,就需要接受教育。佛家有两首偈子充分说明了上等智慧的人与一般人之间的区别。北宗神秀的“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是一般人都十分能接受的渐悟之法,每天勤快地擦拭如明镜台的心所沾染的尘埃,渐渐修行,逐步圆满。南宗六祖惠能则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就是上智之人才能接受的顿悟之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直接就进入了“真空妙有”的境界,从根本上理解心性,直接开悟。在家庭中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智慧,一般孩子都是中上之资,上等智慧的孩子尤其要注意德行培养,普通的孩子则要德智双修。即使孩子是下愚,也要坚信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他能够健康地成长。父母当然也要保持终生的学习。萃辰天心书院,让国学智慧走入千家万户!诗歌赏读欧阳修写画眉鸟在林间飞翔与在笼中歌唱的对比,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听雷磊老师诗歌赏读《画眉鸟》,愿你心中常有一只自由的画眉鸟~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万物复苏,春天的符号实在太多,鸟就是其中最活泼的意象之一。今天我们要赏读的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一首《画眉鸟》。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这首诗: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鸟在姹紫嫣红的山花丛和高低错落的树林间随意飞翔,发出千百声婉转清脆的啼鸣。看了此情此景,我这才知道如果把它们锁在贵重如金的鸟笼里,过锦衣玉食的生活,那也不及在这树林间自由自在地歌唱。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所写的一首咏物抒怀诗。欧阳修在晚年曾经多次提出辞官,但均未获得朝廷允许。因此作此诗以表达自己久居庙堂、渴望告老还乡的愿望,但也多少表现出一点政治上失意的忧郁心情。此诗前两句写景:画眉鸟千啼百啭,高低飞翔,使得姹紫嫣红的山花更是赏心悦目。后两句抒情:看到那些关在笼里的鸟儿,真羡慕飞在林间的画眉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欧阳修此时因在朝中受到排挤而被贬到滁州,著名的《醉翁亭记》也写作于此时,其中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也表达了欲辞官下野,寄情山水的感情。欧阳修写画眉实是写自己,画眉鸟的百啭千声的表达,是归隐山林、不受羁绊的心曲。看山花烂漫、叶木葱笼,管什么金带紫袍;无限的欣喜快慰如山间清流泻出,洗尽俗尘,只余下悦耳的音韵流转。整首诗运用对比手法,情景结合,寓意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最后让我们再诵读一遍,在画眉鸟的婉转啼鸣中体会自由精神: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萃辰天心书院,让国学智慧走入千家万户!讲师简介付健(印竹)萃辰天心国学传播集团总裁萃辰天心国学传播集团总裁,中国国学院执行院长,成人教育专家,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自年创办萃辰天心书院,先后在书院开讲《金刚经》《心经》《史记》《道德经》等经典课程,并倡导开设中国式礼拜——半日禅修,研发首创“明心见性香茶花”系列课程,并在CCTV接受著名主持人陆一鸣采访,畅谈国学,著有自身感悟散文集《跟随》一书。国学不仅是知识更是能量,相信国学的力量!——付健陈伯安(印安)萃辰天心书院院长文化学者,诗词联赋作家。曾任武汉市洪山区教育局局长、江汉大学武昌分校副校长、武汉工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等职,现为萃辰天心书院院长。已出版《思维的技巧》《伯安百说》《读书趣话》《联语哲思》《新武汉三字经》《横山联唱》《南山窖雪》等文学专著,参与主编《古今绝句鉴赏辞典》(任副主编)。任萃辰天心书院院长以来,在书院亲授国学经典多部,言传身教,影响广泛。雷磊萃辰天心书院常务副院长萃辰天心书院常务副院长,武汉作家协会会员,潜玩诗社社长。在天心书院受国学经典熏陶8年,通诗词歌赋。已在书院开讲国学经典入门课程,并多次为出国留学生讲授国学一对一课程,曾为“新东方”学员讲授国学课程。国学教给人一种看待事物的角度,一种待人处事的态度,一种立身处世的智慧,一种心灵空明的解脱。——雷磊天心一个家庭的文化,是家庭的基石,是家庭沟通的重要媒介,是家庭和乐美满的关键因素。国学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学习圣贤经典,增长智慧能量。和家人一起快乐的亲近国学,进而促进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提升。这就是我们做《天心》的初衷,让国学智慧走近千家万户。赶快
上一篇文章: 欧阳修写的画眉鸟,朋友读完后为之动容 下一篇文章: 清平乐中著名的文学家需要背诵的那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8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