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美上花心思,古代女孩爱化妆不输现代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化妆品已成为女性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爱美是天性。也有男的化妆,化起来比姑娘都讲究。当然,女孩爱化妆那是天性使然。古代女孩也爱化妆不要以为只有我们这个时代的姑娘喜欢化妆,古代的女孩子们把嫁一个好夫君作为终生最重要的任务,所以更加看重美丽。但在古代可没有现代这些原料工艺,那古代中国女性用什么来化妆呢?中国女性可以说是人类最早学会化收的群体之一。《楚辞·大招》是这样描写当时的美女的:“易中利心,以动作只。粉白黛黑,施芳泽只”。由此可见,单在先秦时代,那些秀外慧中、体态优雅的美女便开始化妆了。古代女孩也化妆——画眉首先说画眉毛。西眉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没有特定的面眉材料之前。中国古代的姑娘们都用柳枝画眉:先将柳枝烧焦,再涂在眉毛上。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黛,是一种黑色或青色矿物。也称“石黛”。必须先将石黛放在石砚上研磨,使之成为粉末。然后加水调和。考古学家在汉墓里发现了很多磨石黛的石砚,说明这种化妆品在汉代就已经广泛使用了。《楚辞·大招》中的“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黑,指的就是黑色黛石。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西京杂记》中写道:“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这是说把眉毛面成长长弯弯的。像远山一样秀丽。后来又发展成用翠绿色画眉,且在宫廷中也很流行。当然,这些在当时是时尚。据文献记载,汉宣帝时期的京兆尹张敞,最爱给她媳妇用黛画眉。后汉初期,长安地区的女子盛行画“宽眉”,当时用的是青蓝色。《妆台记》中记载:“魏武帝令官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人谓之仙娥妆。”到了唐朝时期就变了,唐朝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形如桂叶或蛾翅。元稹诗云“莫画长眉画短眉”,说的就是这个。李贺诗中也说“新柱如蛾眉”。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唐代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称其为“晕眉”。还有一种画眉方式,是把眉毛画得很细,称为“细眉”,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还形容道:“美蓉如面柳如眉”。到了唐玄宗时期,画眉的形式更是多样,据说有数十种,比如鸳鸯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烟眉、拂烟眉、倒晕眉....光是眉毛就有这么多画法,可见古人的爱美之心很浓厚,一点不逊色于现代人。除了石黛,古代画眉的材料还有铜黛、青雀头黛和螺子黛等等。铜黛,是一种铜锈状的化学物质。青雀头黛,是一种深灰色的画眉材料,南北朝时,由西域传入。螺子黛,则是隋唐时代妇女的画眉材料,源产于波斯(今伊朗)。是种经过加工制造、已经成为各种规定形状的黛块。螺子黛在使用时,只要蘸水即可,也不用研磨,因为它的模样以及制作过程,和中国书画用的墨锭相似,所以也被称为“石基”或“画眉墨”。到了宋代,画眉墨的使用更加广泛了。妇女们已经很少再使用最早的石黛了。元代之后,官廷贵女的画眉材料,全部选用京西门头沟斋堂特产的留石,一直到明清时代也如此。古代女孩也化妆——擦粉除了画眉,还得擦粉,俗话说一白遮百丑,上妆抹粉这个化妆步骤直到今天也无法省略,古人早在几千年前就发现了。当然,古代的化妆品制造水平和今天是没法比的,古人都是怎么上妆粉的呢?其实,妆粉的出现之早,超出我们的想象。在《韩非子》中,就出现过“脂泽粉黛这样一个词。这就说明,妆粉的出现起码要在战国时期或者之前。不过,对于究竟是谁制造了妆粉这种东西,大家各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太平御览》中引《墨子》日“禹造粉”,说是大禹造的;例如《博物志》中记载“纣烧鈆锡作粉”,说是商纣王造的。还有人说,妆粉这种东西是由泰穆公的女儿创造的。种种说法不一,但都可以证明,妆粉的出现应当是很早的。所谓“妆粉”,它的材料当然也和现在的化学合成物有很大的区别。因为古时候能够使用的东西有限,最早的妆粉其实就是用种常见的食物磨成粉末制成的,就是大米。在秦汉之前,米粉是妆粉的最主要成分。那个时代,米还是一种不便宜的食物,所以,用来磨成粉做化妆品,当然也是有钱人家的姑娘才能享受的殊荣了。关于米粉的制作方法,在《齐民要术》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将上好的当年的新米,放入一个圆形的粉钵里,把磨好的米粉泡上水,反复淘洗,直至水色变清。然后把来粉漫入冷水中,时间越长越好,等酸味弥漫时,捞出来,用磨推成极细的粉末浆,然后沉淀在一旁。等到清水跟粉浆分开时,将清水倒掉,放在太阳下暴晒,水分燕发始乐后,用竹片刮去表面一层比较粗糙的粉末,底下就是细腻的成品了。不过,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用米粉上妆缺点实在是太明显了,米粉爱掉,而且遇水就成糊了!为了解决这样尴尬的情况,聪明的古代人又发明了另外一种东西来作为妆粉,那就是白铅制成的铅粉,又称为“胡粉”。秦汉时期是铅粉盛行的主要时期。那时道家思想盛行,炼丹修仙的风尚也促进了铅的使用和发展。铅粉和米粉不一样,最大的优点就是洗之不溶,且涂在脸上能给脸色增加光彩,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广泛流传。曹植在他的作品《洛神赋》中,还用“铅华弗御”来形容洛神的美貌。有一个词叫作“洗尽铅华”,这里的“铅”字就是铅粉的意思,形容的就是把所有妆容都洗净去掉之后的清新脱俗之貌。然而铅这种物质是有毒的,长期使用,会让脸上的皮肤变果,还会造成铅中毒,只能说古代的姑娘们为了了美丽也真是豁出去了。除了单纯的米粉、铅粉,以上两种粉,都是用来敷面的,使皮肤保持光洁。古代妇女的妆粉还有不少名堂。魏晋南北朝时,宫人段巧笑以米粉,胡粉掺入葵花子汁,合成“紫粉”。唐代大诗人也写过《时世化妆》一诗,诗中描述了当时长安女子流行在唇上涂黑油(称为“乌膏唇”),脸上抹白粉的收容。宋代,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蜡脂、壳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调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明代,则有用莱莉花瓣提炼而成的“珍珠粉”,以及用玉簪花和胡粉制成的“玉簪粉”。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以及用滑石等细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古代的腮红,胭脂既然上妆了,就要带点颜色,显得气色好。胭脂就起到了这样一个作用。胭脂分为两种,脸上涂的腮红和嘴上抹的口红,是和妆粉配套的主要化妆品。古时胭脂又称作燕脂、焉支或燕支。关于肌脂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胭脂起源于商纣时期,是燕地妇女采用红蓝花叶汁凝结为脂而成,因为是燕国所产,所以得名“燕脂”。另一说为丽脂原产于中国西北匈奴地区的焉支山,匈奴贵族妇女常以“阏氏”(肌脂)妆饰脸面。在公元前年,汉武帝为了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此行,带回了大量的异国文化,包括西域各族的生活方式和民族风物。胭脂的引进,也在这个时候。最迟在汉代,中国女子已广泛使用朋脂。长沙西汉马王堆一号墓中出土的精美小巧的漆器梳妆箱中,除有发绺、梳子、香粉、黛石,还有胭脂。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制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胭脂都经过阴干处理,使用时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又加入了牛骨髓、猪油脂等物,使其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写成“胭脂”,“脂”有了真正的意义。除了红蓝,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重绛、石榴、山花以及苏方木等。反正这种东西,从古至今也没少用。拿唐代说,唐代收容分为白妆、红妆两种。白妆只敷粉画眉,红妆则要抹上浓郁的胭脂。根据胭脂画法的深浅,妆容会有不同的名字,浓艳者称“酒晕妆”,稍浅一些称“飞霞妆”。古代的口红口脂除了抹脸的,就是口红了,天下口红千千万!中国古代称口红为“口脂、唇脂”。早在先秦时期口脂就已经存在了,当时的口脂主要成分是朱砂这种矿物质颜料。到了秦汉时期,女孩子们受够了吃朱砂的日子,在原有口脂的基础上加入了动物脂肪,来增加口脂的持久性以及湿润度。值得一提的是,直到现在,动物油脂依然是口红的重要材料。到了唐代,口脂可不仅是姑娘才能用,男人们也开始涂了。这主要是因为唐朝的大城市处在气候干燥的黄河流域,男人们涂口脂就是为了保湿,甚至皇帝还会把口脂当作福利下发给大臣们,但不是人人都有,通常只有皇帝的亲信才能收到这些保养品。所以,能涂口脂就说明你是皇帝看重的人。另外,现如今姑娘们的口红不是都分色号吗?这个唐代就有了!各种各样的,什么红色,紫色,橙色,甚至连黑色的都有。不仅如此,棒状口脂在唐朝已经出现,《莺莺传》中张生送给莺莺的礼物中就有棒状口脂,由此可见追女孩送口红,现代古代都适用。
上一篇文章: 俗语眉毛一根长,胜过万担粮,眉毛变长 下一篇文章: 纹眉的快乐,一般人体会不到艾妍赫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8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