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中国古代女性以何为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中,东方独特的美女文化贯穿于各个朝代之中,不同的朝代对于何谓“美女”的判断标准也大相径庭,有人将其凝练地概括为“汉朝时以瘦小娇弱为美,唐朝以丰腴肥胖为美,元朝美女则大都高大妖艳。”

历代风流雅士将关于美女的记述汇总起来,列举出古代评价美女的一些标准。

古代女性

乌黑的秀发

顾名思义,“乌发”就是指美女一般都拥有一头乌黑的秀发,宛如黑色的瀑布倾泻而下,“静若处子,动若脱兔”,飘逸妩媚,令人陶醉。“乌发”作为美女的标准最早见于《左传》,而远古时期的玄妻和南陈年间的张丽华都是其代表人物。

玄妻,名任姒,是古代传说“三皇五帝”中炎帝的母亲。伏羲氏娶任姒为妻后,将其封为少典妃。有一次,任姒去往华阳故城旁的姜河处游玩,突然看到碧波之中射出一道红光,化作一条赤髥神龙腾于空中,与她四目相交。任姒并没有感到害怕,只觉得心灵悸动,心潮荡漾。

她用手揉揉眼睛,再次定睛向四下看去,那条神龙却不见了踪影,河水静静地流淌,天上晴空万里,真可谓“神龙见首不见尾”。回到家中,任姒当天就怀上了身孕,过了一个月生下一个儿子,生的牛头人身,以“姜河”之名起为姜姓,也就是后来的炎帝神农氏。

张丽华

张丽华是南朝陈后主的妃子,出身于一个将门世家,从小就冰雪聪明,过目不忘,富有辩才。十岁时被遴选入宫,作为龚贵嫔的仕女,陈叔宝一见到她就喜爱不已,于是在17岁时她便跻身为嫔妃。据记载,张丽华一头秀发长逾七尺,浓黑发亮,“光可鉴人”,且举止端庄,雍容华贵。每当她在宫廷中的庭阁间流连,飘飘然如同下凡的仙女,旁人无不赞叹。

端庄的发髻

“髻”和“鬟”都是发髻的意思,指女子在头顶所束的发结,是传说中女娲的一名侍女发明的。古代女子将长发术于头顶,形成发髻,而面颊两侧耳根处的头发则薄如蝉翼,性感迷人,又称“蝉鬓”。

古代上至公主嫔妃,下至平民妻妾,大都喜爱梳这种发型,不胜枚举。如魏文帝后宫中的莫琼树、汉朝著名美女赵飞燕、东汉时的马皇后等。汉朝时还有人发明出略带倾斜的“堕马髻”,优雅端庄,风靡一时。

莫琼树是魏文帝曹丕的宫人,她不仅生得国色天香,而且会梳一种常人从未见过的“蝉鬓”发型,耳旁的秀发如缥缈蝉翼,引人遐想,深受曹丕的喜爱,引得宫中嫔妃纷纷效仿。莫琼树的得宠使得同为宫人的薛灵芸、陈尚衣、段巧笑三大美女对她嫉妒不已,便暗中使坏想让她出丑。她们假装帮莫琼树梳妆,却偷偷地在她头上抹了香油。

那时候正是三伏夏日,莫琼树与曹丕在庭院里牵手散步时,许多苍蝇蚊子被香油吸引过来,纷纷在莫琼树的头上盘旋。后来,曹丕查明了真相,罚三位美女禁食一天,跪地反省。从这以后,莫琼树在宫中更加春风得意。

淡雅的画眉

古代美女喜欢把原来的眉毛剃掉,然后拿青黑色的画笔自己画眉,画出的眉形淡雅自然,如同飞蛾的翅膀。这种梳妆方法最早流行于西周年间,《诗经》和《楚辞》中均有相关记载,时至今日,我们仍会将美丽的女子称作“美眉”。古代历史上以“画眉”著称的美女主要有“远山眉”卓文君、“弯月眉”吴绎仙和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

卓文君是西汉时蜀郡一带的著名美女,也是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她体态娇美,颇富音律,琴画诗赋样样精通。描述爱情的千古绝句“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就出自她的成名作《白头吟》。她喜爱用黛色画眉,色如远山,清秀淡雅,含翠欲滴,故称作“远山黛”而流传后世。

卓文君

卓文君曾与司马相如休戚与共,患难糟糠。后来汉武帝拔擢司马相如,功成名就的他便打算另娶茂陵女子,忘记了与卓文君之间的往日恩爱。他给妻子写了一封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全文十三个字,独独少了一个“亿”字,意思是往日的记忆已经淡去。

聪明博学的卓文君一眼就明白了丈夫的心意,她充满悲痛地给司马相如回了一首《怨郎诗》和一首《诀别诗》,埋怨他忘恩负义。才华横溢的卓文君字字珠玑,句句肺腑,令司马相如既敬佩又羞愧。他从此不再提纳妾之事,与卓文君同归于好,白头偕老。

修长的玉指

古代美女对于手指和手臂的美观有着超乎寻常的重视。尤其是宫廷嫔妃和大户人家的女子,她们善于保养,将自己的手指修整得修长白皙,指甲也剪得整齐干净。

古人认为,从一位女子手指的粗细和胖瘦中,可以看出她的明日的贵贱和命途贫富,而一手白净的纤纤玉指必将给她带来好运。这一点在武侠小说家古龙的作品中随处可见,鼎鼎大名的盗帅楚留香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至于女性的手臂,不但要白皙如雪,还要圆润细腻,富有弹性。在三亚市南海上有一座高耸入云的观音像,高度米,比美国的自由女神像还要高。如果你从内部爬上去,仔细观察观音像的手臂,就会发现她的体态蕴含了古代美女的种种特征。

纤细的腰身

除了唐朝时期的雍容华贵的“丰腴风”,在古代封建王朝中,大部分时候人们都是以细腰为美的,人们向来对细若柳枝、肌肤如雪的美女情有独钟,这一点即便到了今天也没有丝毫的改变。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战国策》中“楚王好细腰,后宫多饿死”的典故。

相传,楚灵王偏爱纤细的腰身,以至于宫廷之中,不论是宫女嫔妃,还是文武百官,都开始拼命减肥,唯恐自己由于肥胖而失去楚王的宠信。他们使用的是最原始的减肥方法——节食,一天只吃一顿饭。每天起床,他们都会屏住呼吸,拼命收腹,把腰带束到不能再紧为止,以防止肚子上生出赘肉。后来,宫中许多人都变得脸色暗黄,没有精神,站立时都要扶着墙才能起来。

从今天的角度看来,这种近乎病态的美观追求当然不可取,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古代帝王贵族阶层对于国家审美的巨大影响力,细品起来非常有趣。

三寸的小脚

在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裹“小脚”陋习,毒害了千千万万古代社会女性,是中华文明中令人难以置信的一页。古代以小足为美的传统可以追溯到《诗经》,兴起于南宋年间,后世多以“三寸金莲”形容。

当时的女性从四五岁时就开始用布将双脚紧紧包裹,使之无法自然长大,并以之为美。待到成年后骨骼定型,方能将布解开。清朝时的“缠足”发展到了最为严重的地步,风气蔓延至社会各个阶层的女性,《闲情偶寄》中就曾经描写道,裹足的根本目的不过是为了满足男性的私欲。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种陋习才被正式消灭,中国女性的双脚终于得到了解放。

迷人的体香

古代的美女大都有着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身上总是带有芬芳袭人的香气,有的是后天佩戴香包所致,有的则是与生俱来。这种香气总是令男人陶醉不已,骨酥神迷。

相传乾隆皇帝一生共有40多个后妃,其中有一位神秘的维吾尔族女子,她就是闻名遐迩的香妃。香妃一生下来身上就带有一种迷人的香味。长大成人后更是芳香袭人,数米之外的人都能闻到。从她身上散发出的香气既不是花香,也不是脂粉的香味,而有一种谁都没有闻过的奇香,令人从心底里感到愉悦。

《还珠格格》中刘丹扮演的香妃走在御花园中,远近的蝴蝶都被香气吸引,聚拢在香妃的身边,盘旋飞舞。那场景如同仙女下凡,看得乾隆帝骨酥神迷,因此对香妃宠爱有加。

后来据历史学家考证,香妃的体香并非天生,而是由于长期服用阿拉伯医方香料,并且常年佩戴香包的缘故。如今关于香妃的传说早已家喻户晓,但是时隔千年,人们也只能通过影视作品去想象香妃的音容了。

结语

清朝小说家张潮曾作过一段精彩的论述:所谓美人,要有闭月羞花的容貌,燕语莺声的嗓音,婀娜如柳的体态,冰雪照人的肌肤,还要富有翰墨修养、诗词气质。

这句评语可谓是全面中肯,将古代人评判美女的标准作了系统的归纳,读来盎然生趣,令人浮想联翩。

参考文献:

《诗经》

《楚辞》

《左传》

《闲情偶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24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