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太清三千世界路何长

白癜风平安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169886.html

我第一次在惊梦斋的推文中介绍游仙诗词好像是在吕碧城系列,不晓得诸位还有没有印象。这类诗词以描写仙人或仙境为主,在魏晋时期达到鼎盛,这倒是比较符合那时的风气。魏晋名士中有有不少人写过游仙诗,如阮籍的《咏怀诗》中就有不少游仙诗。

今天来看的是两首游仙体的词,与游仙诗略有区别,游仙体是一个更广泛一些的概念,有些作品“仙气儿”没那么浓,但是其描写的氛围或情感还是蛮缥缈的。

浣溪沙·游仙体,用“遥知杨柳是门处,似隔芙蓉无路通”,成此小令二阕

碧落茫茫秋水斜。朱门深被绿杨遮。隔溪听尽晚蝉哗。

无可奈何人怅望,难通消息树交加。能忘情者是仙家。

其二

开遍芙蓉叶叶凉。天成锦障护池塘。伊人宛在水中央。

十二栏干人不见,三千世界路何长。空教秋雨洗红妆。

“遥知杨柳是门处,似隔芙蓉无路通”出自刘威的《游东湖黄处士园林》,八成是作者喜欢这两句,便以此填词。词中的一切信息都是隐约的,时间地点人物都不具体,只是描写环境和情感。

第一首词主要用的是第一句诗。碧落指天空,也泛指天界。作者首先给出了一个开阔的场景,仿佛是一张巨大的画布,以便慢慢布置景物。于是从第二句开始,慢慢出现了朱门,绿杨,晚蝉等景物。

要注意的是,作者说朱门是“深”被绿杨遮的,也就是说作者实际上没有看到朱门,她只是知道朱门在这个地方而已。实际上,她只能无奈的在秋水边听蝉鸣。

于是下片可以顺利的点出无可奈何的情感。只是“难通消息树交加”一句,似乎树林还不至于令人难通消息,这个原因找的有些勉强。树林确实只是一种象征,但是这种象征在字面上造成的逻辑问题确实最好应该避免。大概限于原诗句中没有更多意象可用,作者不得已而为之。

第二首看起来更好些,也更“仙”一些。这首词同样也是写求而不得、无可奈何的情感,景物也是秋景,但是时间地点人物同样十分模糊。有个池塘,有个伊人,大概在秋天,但是池塘在哪,伊人是谁,哪年秋天,都不知道,整个故事由读者自由发挥。

这首词中值得注意的是,上片中用了《诗经·蒹葭》中的典故,暗道“道阻且长”等困难,于是下片开头便说“十二栏干人不见,三千世界路何长”,是很好的衔接。

拓展阅读:

金缕曲·戏述懒

晓起临妆懒。觉年来、闲身多病,神思苦短。谁耐宫鬟梳浮渲,管甚胭脂浓淡。更谁问、画眉深浅。辜负描花新样好,度金针、怕引丝丝线。蔷薇露,不须盥。

研池积水生苔藓。任窗前、花花叶叶,随风飘卷。开卷难成终卷读,断阕无心重按。又不是、春醪醉晚。瘦比黄花慵似柳,绣罗襦、随意腰围缓。懒之病,最难遣。

注:“晓起”七句,另本作“晓起梳匀懒。觉年来、一身多病,神思困短。谁奈胭脂涂双颊,宝镜芸奁慵展。更不奈、宫鬟细绾。闲却描花新样子”。下阙“又不是”三句,另作“又不是、春酲醉湎。弱不胜衣兮骨立,绣罗襦、伹觉腰围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3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