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老汉贪财害人命,画眉识人破冤案
宋徽宗年间,海宁府有一沈姓青年,特别喜欢斗鸟,人送外号“沈鸟”。
沈鸟有一画眉叫的非常好听,常常大清早出去遛鸟。
这天,他与鸟友相约城外柳树林,大清早天还没亮就提着画眉出了家。
哪知,来到柳树林一看,一个人没有,心道又来迟了。
沈鸟就把画眉挂在树杈上,自娱自乐的斗了起来,一会自觉没趣就拿下鸟笼,准备回家。
谁料,刚走两步,小腹剧痛,接着倒在地上打起滚。
原来,沈鸟有小肠疝气的毛病,这次发作的更是厉害,直接疼晕过去。
天蒙蒙亮时,有个桶匠张老汉,挑着桶去城里卖,远远看见柳树林里有个人躺在地上。
走过去一看,沈鸟脸色蜡黄昏迷不醒,顿时心生歹意,搜了一遍全身没发现钱财,只有一只画眉在一旁叫的欢。
张老汉心想,“这住金丝笼的鸟定也值钱!”便提起鸟笼就要走。
这时,沈鸟恰好醒来,见一老头提着自己心爱的鸟笼,大骂道:“老王八,拿我画眉作甚?”
张老汉本就做贼心虚,一听沈鸟骂的难听,心道:“他若爬起来,我不一定打得过他,不如趁他病,要他命!”
想到这里,张老汉从桶里抽出一把削木头的弯刀,把沈鸟按住,勾住脖子一勒,人头如皮球般滚到地上。
张老汉东张西望,见四周无人,提起人头扔在一空心树中。此时,也无心做生意,拎着画眉直奔家走。
走到半路,恰好遇上从汴梁来做生意的李吉三人。
李吉见画眉长的好看,声音脆亮,便花了一两二钱买了下来。
不多时,天已大亮,两个庄稼汉路过柳树林时发现无头尸首,急忙报于官府。
此事惊动全城,沈家听闻,一开始并不在意,直到晚上也不见儿子沈鸟回家,两夫妻心中忐忑,便进官府打听。
沈父是本地织造,与官员大都熟络,没怎么费功夫就见到了无头尸首。
这一看之下,差点要了老命。
尸首虽然无头,但身上的衣服却与沈鸟一模一样,不是沈鸟又是何人!
夫妻俩悲痛欲绝,希望官府尽快缉拿凶手,找到儿子沈鸟的头颅。
可半月过去,毫无进展。无奈之下,自贴告示,凡找到沈鸟头颅者,赏钱千贯,抓到凶手者,赏钱两千贯。
官府亦是发出告示,找到头颅者赏钱五百,抓到凶手者,赏钱一千。
告示一出,满城轰动!
却说,城外有一黄老汉,家徒四壁,膝下有俩儿子,大宝与小宝。
这天,黄老汉将俩儿子叫到身边,说道:“我年纪大了早晚是死,不如将我头割下浸在河里几天,等认不出模样了,拿去城里找官府换一千五百贯钱,你俩以后的日子也能好过些。”
大宝二宝闻言,表示绝不同意。
可来到屋外,两兄弟又偷偷商量着什么。
当天晚上,两兄弟买来好酒好菜,黄老汉喝的大醉。
半夜,两人见父亲睡着,从厨房拿来刀,将黄老汉头割下。
趁夜,大宝将父亲尸体埋于山脚下,小宝将父亲头颅埋在浅水边。
半月后,两兄弟提着父亲头颅报于官府,说打鱼时发现一头颅,可能是沈家公子的。
官府一看那没了人样的头颅,哪里能辨认到底是不是沈鸟的,为了尽快结案,便让沈织造来看了一眼后,就定了案。
大宝小宝得了一千五百贯钱,沈鸟尸首完整入棺埋葬。
几个月后,沈织造进京,办完公事后,闲来无事便去附近的山上散心。
听说这山上有皇家养的鸟园,沈织造也是爱鸟之人,交了十贯钱就进了御用鸟园观赏。
刚进去就听到一画眉的叫声优美清脆,沈织造寻声看去,顿时大惊!
“那画眉不是小儿的吗!”
画眉见到熟人,叫的更欢。沈织造却大哭起来,抱着鸟笼怎么也不肯放手。
看管鸟园的官差以为他在闹事,便将他抓进了大理寺。
大理寺官员问他为何鸟园大闹,沈织造便将儿子遛鸟被害身首异处的事说了一遍。
那官员大惊,命人查这画眉如何得来。
很快,查出是京商李吉进贡,便将李吉抓来,问他为何杀人抢鸟。
李吉冤屈,说鸟是从一个桶匠那里买来的。
官员又问桶匠叫什么,李吉答不上来,官员就认为李吉说谎,动了大刑。
最后屈打成招,李吉签字画押认了罪,几天后就斩了。
当初与李吉一起做生意的另外两个人,听说李吉因为那只画眉被斩首,心中又气又冤,便一起回海宁要找到卖鸟的老汉,为朋友申冤。
到了海宁,两人打听到城外做桶的有两个老汉,问清了地址便一个个去找。
到了第一家,一看不是,又去第二家。此时张老汉恰好要出门,二人一眼就认出张老汉就是那天卖鸟的人。
于是,迎过去,以买桶为由,让张老汉明天在家等着。
二人哄住张老汉后,连夜回到城里报官,将李吉买鸟到被冤判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
官员惊慌,怎么京城判完的案子还有隐情?
第二天一早,张老汉被抓进官府,没怎么用刑就招了罪供。衙役根据罪证,从空心树中找到沈鸟的头。
那么,沈家棺材里放的又是谁的头?
一时,海宁官场震动,知府下死命令必须查出另外一名死者!
大宝小宝被带进官府,依然说那人头是打鱼所得。
官员大怒,一番拷打后,二人招供认罪。
衙役从山脚下挖出黄老汉的无头尸体,又与沈织造商量开棺换头。
沈家大惊,却也只能如此。
最后,大理寺官员因误判被免了官职,张老汉杀人偿命,大宝小宝有违人伦,斩首示众!
正是:积善逢善,积恶逢恶。仔细思量,天地不错!
故事来自《喻世明言·沈小官一鸟害七命》,可谓是跌宕起伏,精彩不断,原文有几万字,这里改编成仅有字,读起来虽然能看懂事情的大概,但完全没有原文有代入感。
《三言二拍》分三言和二拍,三言包括: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二拍包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三言的作者是明末文学家冯梦龙,每言40篇,共计个故事,收录了宋元以来有名的话本、传奇小说、戏曲、历史故事。比如,白娘子传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还有和武大郎有相同人生经历的蒋兴哥等等。
《三言二拍》一套书共五本,有多个故事,不是文言文,通俗易懂,是古代典籍中少有的小说类书籍。篇篇情节生动、描写细腻、词汇量丰富,不论是消遣娱乐还是学习写作,都是一套值得看的书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6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