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界神仙眷侣吴湖帆与潘静淑徐厚冰工作

近日在湖州藏友柏文祥先生那里见一拜帖盒,拜帖盒材质为红木,外用苏绣真丝绣套包裹,甚为奢华。拜帖盒,是古代盛装拜帖的盒子;“拜帖”起源于汉代,当时称“名刺”;唐宋时谓之“门状”,明清时期则叫“红单”。古时的官员士绅、文人商贾往来拜访中,拜帖是必不可少的信息载体。来客一般会用到拜帖盒来盛装拜帖,以此显得庄重而考究;因此,拜帖盒的材质及精美程度,就成了彰显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在古代,预约拜访好友,会提前将写好的帖子让下人先送到对方府上,得到对方主人允许后,下人回报,这边才可以登门拜访,而不是仓促冒昧来访,这是古代官宦或大户人家的一种礼节。但是这个拜帖盒里面存放的却不是拜帖,而是一份婚嫁礼单《略备奁用喜单》。这套喜单共二份,第一份内容:添眷荥阳潘祖谦莊敬顿首拜。《略备奁用喜单》。奁:lián,中国古代汉族女子闺房嫁妆,流行于战国,盛行于唐、宋,直至晚清民国时期。第二份罗列礼单具体名目:略备奁用喜单,略备:皮箱两只,绒毯一条;被四条,枕头两对;洋镜一座,红漆提篮一对;圆镜一座,肥皂缸一对;洋灯一对,玻璃盆四只;饭碗一对,银刮舌一对;铜铞一把,玻璃缸一对;铜茶壶一把,粉缸一对;铜脚炉一个,玻璃盃一对;铜手炉一个,爆花缸成只;银镶筷一对,茶杯连盆四套;大面盆一只,玻璃有柄杯一对;小面盆一只,大小香水五瓶;藤匾两只,牙粉两匣;雪花粉两缸,门帘两幅。又送:吴府喜照,天水赵具。这套喜单如果单独看一份,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但是结合这两份一起就能看出来,这是荥阳潘祖谦为侄女出嫁写的一份闺房嫁妆的喜单(古代的喜单一般都不是由女方父亲亲自书写,大多邀请其他长辈代为书写,如伯父、叔父等,以示委婉。)男方是吴府少爷。据《大阜潘氏支谱》记载:苏州潘氏先祖从荥阳迁入,到潘世恩、潘曾沂、潘仪凤、潘祖荫、潘祖谦、潘祖年等,已经成为江南巨贵。潘祖谦(~),字济之,潘祖荫堂弟,江苏吴县人。自幼聪颖,常受其祖潘世恩奖励。同治十二年()拔为优贡生,官至内阁中书。光绪年间曾主持苏州“丰备义仓”及“女普济堂”等慈善事业,并同王同愈、尤先甲等发起组织苏州商务总会。提到潘祖谦还要提到一个人,就是他的堂弟潘祖年。祖年字西园,号仲午,室名拙速斋。潘曾绶次子,潘祖荫亲弟弟。议叙州同,以兄潘祖荫特赏郎中,补刑部云南郞中兼福建司行走记名,加盐运使衔,赏戴花翎加四级。诰授通议大夫。有《拙速诗存》1卷。潘祖年有两个女儿,次女就是潘静淑。据《潘祖年墓志铭》记载,潘祖年有二女,长女嫁徐家,次女嫁入吴府;这个嫁入吴府的女儿就是潘静淑,潘静淑嫁的这位吴府少爷,就是清代著名书画家吴大徵之孙吴湖帆。潘静淑23岁时嫁给苏州名士吴湖帆,嫁妆是一大批文玩书画。潘祖荫去世后,家里收藏的大批古玩字画都留给了自己的弟弟潘祖年。这份喜单只是潘静淑嫁给吴湖帆时的闺房用品礼单,可能还有陪嫁古玩书画等的一份大礼单。由于此时潘静淑的亲伯父潘祖荫已故,所以请其堂伯父潘祖谦代笔不无道理,此时的潘祖谦已愈古稀之年,在潘氏家族可谓德高望重,但其书法依旧苍劲有力,笔画精到。潘静淑,名树春,她出身于一个世代簪缨的家庭。在苏州,潘家与吴家有“富”、“贵”之分,潘静淑属于苏州显赫的“贵潘”。据传:“潘静淑虽然相貌不足以妒杀粉黛群,却极有个性,身上有兵气,眉梢处俨然秋霜。她无金玉纨绮之好,不喜应酬,闺房之乐为读书习字,吟诗作画,深深庭院中端然简静,女心清好。”吴湖帆出生在一个名门世家,从小就被家族的文墨气息熏陶着,让他对画画,写字都有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吴湖帆非常的擅长中国画,对于画中国的一些山水,花草都非常的厉害。▲吴湖帆与潘静淑合影吴湖帆是个画家,潘静淑也喜欢画画,两人有着共同的爱好。潘静淑嫁入吴府后,深闺才女,世家才俊,志同道合,伉俪相得。每日徜徉在吴家深深的庭院里。他们有时同赏着一幅古画,有时摩挲着博古架上的古代青铜器皿,有时共读一篇诗歌,沉浸在诗意的氛围中;有时一起完成一幅画,把它看作两人爱情的表徵。潘静淑作完一幅画时,吴湖帆也总会为她的作品题字,婚姻生活是充满情趣与快乐的,“闺房之乐,有甚于画眉”。有时为了市场上的一幅古画,潘静淑还质钗售书,凑足了钱去收购,为了闻名已久的心爱之物,潘静淑宁愿舍去一般妇女宝爱的首饰。年,潘静淑三十岁生日,父亲潘祖年以珍贵的宋刻《梅花喜神谱》相赠,作为爱女生日的纪念,夫妻二人遂以“梅景书屋”为所居之所。丹青销日,夫唱妇随,真如神仙眷侣。吴湖帆在《丑簃日记》中记载了两人一起研画作画雅事:“余未起身时,静淑先就扑蝶猫画成稿。下午余画大雄猫图,双目俱留,不点睛。余为静淑猫蝶图补萱花坡草,静淑在余画猫图上补绿竹一蜨,停笔时已夜十一时矣。”潘静淑在生活上将吴湖帆照顾的非常好,在吴湖帆的事业上也给了很多的帮助。因为两人都着迷于丹青,所以潘静淑舍得拿了首饰去换书画。也在一方面成就了吴湖帆大收藏家的美名,丰富的家藏让吴湖帆在鉴定界闻名遐迩,号称“一只眼”。娴静婉约的潘静淑,除了画画外,也曾写下一生得意词句“绿遍池塘草”。年春,夫妇俩同游苏州大公园,潘静淑写下《千秋岁词》:“梦魂惊觉,一片纱窗晓。春风暖,芳菲早。梁间双燕语,栏角群蜂闹。酬佳节,及时莫负韶光老。正好舒怀抱,休惹闲愁恼。红杏艳,夭桃笑。清明新雨后,绿遍池塘草。拼醉也,酡颜任教花前倒。”潘静淑的一句“绿遍池塘草”,让人们想起了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甚为赞赏。▲吴湖帆与潘静淑合作的扇面可是,在潘静淑48岁的时候一场病将这位才子佳人拆散了。潘静淑的去世让吴湖帆非常的心痛,在潘静淑死后吴湖帆先后为他做了十多首诗来寄托对妻子的思念。吴湖帆在《故妻潘夫人墓状》中言及:“壬申从吴霜崖先生学词。夏丁继母艰,受命以梁永阳昭王敬太妃双志为遗,念因自号双修阁内史。”可知,双修阁内史潘夫人于壬申()年追随吴梅学词,五字闲吟,兼具雅韵,而吴湖帆亦擅倚声。二人于金石校订、丹青挥洒及雅善倚声三而合为一冶,古来盖庶几少矣!潘静淑词文清丽,所作尤多。惜天嫉风流,梅景潘夫人中道摧折,去魂无返,倩影神伤,故欢难舍。吴湖帆遂以夫人《千秋岁词》中一生得意句之“绿遍池塘草”为集名,半是怜春半恼春,曰《绿草集》,凡十六首潘静淑遗词及顾抱真词一首,以志美人佳句遗思。吴湖帆在夫人逝世当年,悲痛的吴湖帆以此句求得刘海粟、张大千等名家在内的书画作品余件,依“绿遍池塘草”遗句,珠玑千顷,借他山之玉,抑缶鼓之悲,成《绿遍池塘草》一书作为对亡妻的纪念。并且,吴湖帆毫不犹豫地卖掉了自己心爱的一千多方汉印,集资得了四千元,只为出版妻子画集《梅景书屋画集》。吴湖帆是近现代绘画大师,书画鉴定家。他的祖父是清末高官,金石、书法、收藏家吴大澂,外祖父是金石学家、收藏家沈树镛。出生在收藏世家的吴湖帆从小耳濡目染,年轻时期就已经过眼摩挲了众多宋元真迹和古物佳拓。早年与溥儒被称为“南吴北溥”,后与吴子深、吴待秋、冯超然,在画坛有“三吴一冯”之称,善于画没骨荷花。张大千由衷地推崇吴湖帆为:民国画坛的“当代第一人”。他也是一位拥有鉴赏能力的人,对很多的画作他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也让人们对画作更有兴趣。吴湖帆与潘静淑,更是才子配佳人,让后世无数人感到惊羡。有人说,吴湖帆的性格与才情,沾染了一些云气的高远与逍遥,潘静淑的清丽与温柔,流淌着水一般的娴静与婉约。原创作者简介:盛良君,安徽省广德市人,古文字、金石碑刻研究专家,宣城市文史研究会会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914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