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美人多红颜薄命原来居然是化妆品
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现代社会,一个职业女性出门不化点儿淡妆,似乎总有点说不过去,所以我就经常被母亲诟病,从来不化妆,连口红都不抹一下。更别提那些每日要各种浓妆应对各种聚光灯场合的明星、网红了。
那古代的姑娘们是如何化妆的呢?经常看古装剧的朋友们肯定能对古代常用的化妆品如数家珍,譬如凤仙花用来染指甲、将红纸抿在唇间为自己添妆。
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粉,譬如在《红楼梦》第六十六回中就提到可以用来擦春癣的茉莉粉、蔷薇硝,还有第四十四回中提到的宝玉帮受了委屈的平儿姐姐理妆,书中就提到,“这不是铅粉,这是紫茉莉花种,研碎了兑上香料制的“,还说到胭脂的做法,”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渣滓,配了花露蒸叠成的。”
曹雪芹出自贵族家庭,家中承皇恩多年,所以他笔下的红楼中众小姐、丫环用的化妆品大部分都质量上佳,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用材自然,少添加,重工序,自然非凡品,不过毕竟曹雪芹是清朝人,那会儿的化妆品已经进化了很多,对于中国古代大多数朝代的女人来说,涂抹化妆品,有时候可能是要以牺牲身体健康为代价才能换来一时的美貌哦。
古往今来,女人要想美白,粉底必不可少。“粉”字是米字旁,其实最早的粉底真是用米做的。
《齐民要术》记载了“古代粉底”的制作方法:将米磨成细粉,淘洗至水清,然后沉于凉水之中发酵,直至发出腐烂臭味。发酵后将米粉沉淀滤出,并研磨成浆,等米浆干透就制成了粉饼。削去粉饼四周粗劣的部分,将中间雪白光润的部分留下,称之为“粉英”。用刀将粉英削成薄片,放在太阳下暴晒,晒干后揉碎成粉末,粉末越细越好,这就是最后可以化妆用的“粉底”了。
不过这种粉底有一个很显著的缺点,就是太容易脱落了,不过这还好,想想现在的美女们,如果化妆技术不精,或者皮肤过于干,也经常会出现粉扑簌簌往下掉的情况,可谓是十分尴尬。就可想而知古代的粉底会是一个什么情况了。
古人如何改进粉底呢,他们采用了铅粉来作为替代。白铅粉洁白细腻,还不掉妆。成语“洗尽铅华”里的“铅”指的就是古代女子化妆用的铅粉。不过这种铅粉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含有大量的金属铅,大家都知道铅属于重金属,是有毒的,长期抹在肌肤上渗入体内,一是使用久了女子脸色会变黄,就变成了大家所害怕的“黄脸婆”,如果用量大、用的时间持久,还容易铅中毒。
更可怕的是,古代女性为了美,有时候甚至会用砒霜来美白,想想也是很可怕的。
说完打底的妆,那古代有彩妆吗?答案是必须有。
最古老的彩妆应该算是朱砂了,朱砂就是将天然的红色矿石经过研磨、漂制后得到的红色颜料。古代的女子,特别是那些歌舞伎、宫女等,就常常将朱砂擦拭在面部当腮红。
到了汉代,胭脂又有了另外一种形式,这种胭脂感觉比朱砂要健康一些,是从匈奴地区传入我国,具体制作方法是将红蓝花捣碎过滤,将其中的红色素提取出来然后制作而成的。
再来聊聊古代的口红,汉代时居然也用朱砂来抹唇,但因为朱砂本身不具有黏性,涂在口唇上容易被唾液融化,所以聪明的古代人就会在朱砂里加入一些动物脂肪来凝固,真的和今天的口红很相像了。
对于古代女性画眉,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了。画眉之风应该是起始于战国时期,那时的女子都是用烧焦的柳枝涂抹在眉毛上。
后来慢慢发展成用黑色的矿物放在砚上磨,研磨成粉末后加水调和,再蘸着就可以用来画眉毛了。这种黑色矿物名为“黛”,和“粉”一样,是古代最重要的两样化妆品吧,这也就是《长恨歌》中为什么说“六宫粉黛无颜色”。
聊了古代的这些化妆品,你就会发现,古人爱美之心,一点都不亚于现在的女性呀,可谓什么材料都敢尝试,都敢以身试妆,是不是也可以称之为“无知者无畏”,而且因为古代的化妆品多为自制,如果想动点儿什么手脚也是相当容易,不禁想起了宫斗戏里那些曾经在化妆品上使过的心计。
不禁感慨,作为一个现代人,还经常会担心这个护肤品不够健康,那个化妆品添加剂太多,和古人一比,已经幸福太多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