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两种读书法善于利用零碎时间读

上帝对人是公平的,给每个人每天的时间都是24小时,如果你善于利用,可以成功成名;如果不善于利用,可能一事无成。而两者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善于利用点滴零碎时间。我们不妨看看古人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三余”读书法“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发明这个读书法的的是汉末文人董遇。据《魏略·儒宗传·董遇》,董遇性格木讷但好学。适逢天下大乱,他和哥哥经常上山打柴背回卖钱(来维持生活),每次上山打柴时董遇都带着书,有空闲就拿出书诵读,哥哥嘲笑他,但董遇初衷不改。有个跟着董遇学习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很多遍。”董遇的意思是:“读书多读几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读书。”董遇说:“应当用‘三余’。”那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意思是冬天是一年的农闲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时间(可以读书),下雨天不能外出干活也是多余的时间,可以用来读书。董遇能够抓住“三余”时间学习,建安初举孝廉,稍迁黄门侍郎;黄初中出为郡守;明帝时历侍中大司农。在学术上他对《老子》很有研究,为它作注;有《周易注》十卷,《春秋左氏传章句》三十卷,《老子训注》二卷。可以说既是官员,又是学者。“三上”读书法宋代文豪、诗人欧阳修则提出了一种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的三上读书法。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说:“钱惟演虽然出身在富贵之家,但是没有什么不良爱好。在西京洛阳曾经告诉官员的家属,说这一生只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书和史书,躺在床上就读各种杂记的书籍,上厕所的时候就读短小的诗词、小令。大概从来没有半刻放下书的时候。谢希深也说太史院上班的宋绶,每当去厕所都夹着书,诵读的声音清脆,远近都能听到,也是如此的好学。我于是告诉谢希深,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是在‘三上’,就是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大概只是因为只有这些地方才可以集中思想吧。’”欧阳修官至宰相,虽日理万机,但因为善于利用出行骑马、上床睡觉前和上厕所的零碎时间学习创作仍然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文赋,如《画眉鸟》《生查子·元夕》《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醉翁亭记》《秋声赋》等,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上的成就与苏轼并称“欧苏”,散文上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以上两个就是古人利用点滴零碎时间读书,学有所成的例子。大家不妨学习一下。背古诗词,背单词,这些没有必要一次花几十分钟、几个小时去做,不妨在你排队买饭、购票、等车、坐车的时候拿出来背一下,在你走路、上厕所的时候听一下手机音乐上的诵读,就可以不知不觉中掌握一些,如果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日积月累下来,记住的东西将是不可估量的。世界上没有笨人,只有懒人。对于不善于学习的人,即使给他充足的时间学习,他也学不出个名堂;而善于学习的人,即使他要东奔西走、干这干那,依然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来提升自己。作者:石会鹏(暨南大学古代文学文学硕士,珠海市第一职业中等学校教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83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2024年12月30日 00:09:22 星期一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