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味武侠,越看味越浓第十放映室

年初,疫情封城、全国剧荒的日子里,央视八套用一部《绝代双骄》登了顶。

武侠,江湖。

妆发堪比土味选美、人手不够抠图来凑、只谈恋爱不升级打怪的新生古装剧里,似乎好久没有这两个词出现了。

毕竟,那里曾经有北乔峰南慕容少林寺大战,英雄坦荡,小人气短。

也有“一生一世一双人”,杨过与小龙女十六年的等待,江湖儿女,情深意长。

还有娇俏赵敏戏耍憨憨张无忌,井底初动情,要你终生为我画眉。

带着这样的预期打开《绝代双骄》,却吓掉了手里的零食。

所谓实景还原的移花宫,长这样:

有点担心,刚过完三生三世的杨幂是不是马上要来第四世:

辽阔的草原外景,倒是和老爸车上循环播放的乌兰托雅十分相配:

单是视觉效果便成功劝退,忍不住逢新感旧,当年看过的武侠剧怎么就消失不见了呢?

遥记得,小时候地方台循环播放的TVB武侠剧还只是消暑利器。

长大后却发现,大侠只会发射动感光波的剧集竟然那么经典,忍不住在社畜有限的假日里循环播放。

敢爱敢恨的浪漫,不计生死的反抗,策马扬鞭的自由,随便一样都能成为武侠——这一成人童话的闪光点,亦是武侠剧所追求的共性。

但是,为何在翻拍无数的网络世界里,还是忍不住对“破破烂烂”的港味武侠津津乐道呢?

01

侠的魔力转圈圈

金庸的武侠世界里,侠之大者不在少数。

但来来往往荧幕小生无数,留下“吕颂贤后再无令狐冲”此句的,独有港版《笑傲江湖》。

不以门派为分野,令狐冲自有一份是非观念,且笃信不疑,这成就了他与任盈盈的爱情。

但是,由于感念师傅的养育之恩,两次三番对黑化的岳不群下不去手,是大侠令狐冲的桎梏。

如何把这个洒脱不羁又犹豫矛盾的大男孩演活,吕颂贤的方法是“转圈圈”。

96版《笑傲江湖》令狐冲一出场,便欺负师弟偷酒买菜顽劣不堪,还一番巧言令色把师弟们耍得团团转。

这,是言语上的转圈圈。

随后,三言两语与挑事的青城四秀动起手来,又能分分钟复刻对方招数再探究竟。

这,是动作上的转圈圈。

动作流畅,音效到点,两场戏简明亮相,把令狐冲未经世事的少年气展露无疑。

剧集的细节设计感,可见一斑。

次年登陆TVB的《天龙八部》里,乔峰也有这么一段。

不过这一次,转圈圈的是摄影机。

杏子林得知身世真相,万人之上的丐帮帮主乔峰,一下子变成了人人唾弃的契丹后裔萧峰。

英雄不得志的苦闷谁人能懂?

镜头懂。

度环绕定格,把绝望的英雄与乌合之众隔绝开来,手法简单,意蕴深长。

反观大陆,随便一个自以为美的打斗都要转个圈圈,还以为错手点开了芒果家的《舞蹈风暴》……

同样是转圈圈,吕颂贤转出了潇洒,黄日华转出了苦闷,最终在表现“侠”之心性的目的上合流,让动作和镜头都成为塑造人物形象的巧妙工具。

让荧幕之外的我们明白,即便高高在上的大侠们武功卓绝、境遇奇特,也有或真实或脆弱的另一面。

在绝处立侠气,便是以小见大的港味武侠。

其实,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瞿秋白就有言:济贫自有飞仙剑,尔且安心做奴才。

翻译过来,便是大陆文学圈瞧不上武侠小说。

可港味武侠偏偏从小处发家,金庸小说最先于报纸连载,恰恰是这“上不了台面”的副刊故事,奠定了从电影到电视剧都无比浓烈的香港武侠情结。

借着这股风潮,从年到年,《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笑傲江湖》、《天龙八部》、《鹿鼎记》、《雪山飞狐》、《碧血剑》、《倚天屠龙记》逐一亮相TVB,彻底打开了通往江湖的影视大门。

把话本变成剧集,让角色成为英雄,侠的魔力在大陆与香港两地灵巧旋转,成就了港味武侠的初始魅力。

02

剪的魄力无人及

追剧,最核心的动力是未知。

TVB武侠剧首播的年代,每天心心念念等着看下一集,生怕错过一点点细节。

万一明天课间和小伙伴的cosplay跟不上剧情怎么办?

毕竟,主角们搞事情的节奏太快了啊。

万字的《神雕侠侣》,古天乐版32集。

万字的《天龙八部》,黄日华版45集。

万字的《鹿鼎记》,陈小春版也45集。

大陆上一部如此良心的剧本,估计还是90万字剪出54集的《琅琊榜》吧。

用眼下动不动就七八十集还好几季的国产剧回望过去,大老师都忍不住要夸一句“人间精品”。

所以,港味武侠的时间都“省”在哪里了呢?

与其说“省”,倒不如说是大刀阔斧地剪,只留下最有用的干货。

《射雕英雄传》里最可怕的反派叫梅超风,连金庸老爷子自己都不吝笔墨,用忽伸忽缩、喀喇作响的指关节配上随身形转动的长发,称其“诡异可怖”。

于是,黄文慧的僵尸妆深入人心,动不动就蹦起来的骷髅头更是童年阴影,轻轻松松打卡“诡异可怖”四个字,无疑是港剧武侠里最简单快速的直击球。

反观大陆版,国民舞蹈家杨丽萍送上了骨节咔嚓作响的双手,边跳舞边让所有后来者都戴上了清宫剧的护甲套。

美则美矣,细节也对,可终究“怪”多于“怖”,失去了梅超风这个角色气韵。

黄文慧短短十秒吓死人,杨丽萍跳了五分钟也没弄明白在干啥。

这是因为,喜欢拳拳到肉、步步紧逼的武侠剧里,最忌过度渲染。

同样的用力过猛还发生在杨过摘面具上。

神雕大侠威名远播,小儿女郭襄一心求见真容,杨过执拗不过,只得应允。

于是,黄晓明打光、发型、音乐齐上阵,大背光里站着你们的油腻教主。

甩手一摘人皮面具,“我不要你觉得,我只要我觉得”的帅气分分钟吓傻了面瘫的杨幂。

反观被誉为《神雕侠侣》范本的古天乐版,让人忍不住赞叹,“一见杨过误终生”说得真对啊。

早期是胡闹少年的顽皮恶作剧:

后期是惊世大侠千帆过尽的淡定沉忍:

没有过分的服化道点缀,也不见夸张的情绪铺垫,靠的全是古天乐自己对同一个动作的不同表达,干脆利落。

就连对面接戏的李绮红小姐姐也相当给力,心里喜欢又表面镇定的样子,配得上一句“平平无奇古天乐”。

所以,真正让港味武侠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核心在于——点到为止。

在充分理解原著写作目的的基础上,找出最符合此情此景的人物行为,自然让电视机前的我们练就了“过目不忘”神功。

郭靖弯弓射大雕,黄蓉设计断腿欧阳克,杨过携雕兄行侠仗义,小龙女深藏绝情谷底……

即便后来的翻拍一次次给演员、剧情涂脂抹粉,我们记住的还是杀伐决断的江湖轶事,那为什么不直接坐上故事的快车,一步到位呢?

于是,归功于一次次大刀阔斧的取舍,主线情节脱颖而出,把武侠江湖变成了线索分明的回忆杀,让我们的童年永不孤单。

03

人的魅力连连看

当然,一众好评里也不乏指摘。

多年来,港味武侠最受诟病的一点便是场景有限。

说好的华山论剑,几块假山配上十多二十个人头就是江湖集会了,左冷禅背后连个小喽啰都没有,怕是古惑仔械斗也比这排场大吧。

再看看大陆版天地山水任你遨游的阔气,资金有限、场地狭小的港味武侠更显得无地自容了。

万万没想到,这一天生缺憾反而成就了港味武侠的一大特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8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