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化妆品,意想不到的高级
原创小印印客美学
前段时间的双十一小印快要把手给剁断了,尤其是美妆产品,真真是用不完还爱买。
不过,你知道吗?化妆品的使用最早竟然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
从皮肤的清洁,保养到面部的彩妆、唇妆可谓是应有尽有,下面就让小印带着大家来探寻古人爱美的秘密吧~
NO.1
万物皆可当成化妆的工具
说起化妆,小印又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用彩笔模仿妈妈的妆容但却洗不掉,用马克笔把自己变成蜡笔小新的各种社死经历……
但这个创造力可不止是小孩子才有。
据说在还没有特定的画眉材料之前,妇女会把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但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
不仅染眉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染发也是早已有之。
除《博物志》卷四和《外台秘要方》中所记录的以胡粉和白灰进行染发外,在古代还会使用一些草药制成用于染发的化妆品。
古籍上有许多关于染发的记载,比如说《汉书王莽传》的:欲外视自安,乃染其须发。《菽园杂记》的:“陆展染白发以媚妾,寇准促白发以求相。”
六十多岁的王莽染黑发是为了稳定军心,粉饰太平,而陆展的染黑发则就显得格局小了一点,只是为了博取老婆的欢心。
不过寇准却恰好相反,他更希望黑胡子赶快变白,显得自己成熟稳重,从而博取皇帝信任,成为一朝宰相。
NO.2
除了佛媛还有佛妆?
在北朝周宣帝时国家规定了一种民间妇女面妆名为“黄眉墨妆”。
但广为人知的更多的是之前被狠狠吐槽过的额黄妆,其实“黄眉墨妆”就是由此演变而成的,只不过从涂额头变成了涂眉毛。
到了辽代更为夸张,女性已不满足于仅染黄眉,甚至将整个面部都涂黄,观之如金佛之面,谓之“佛妆”。
河北辽地民间诗云∶有女天天称细娘,珍珠络髻面涂黄,南人见怪疑为瘴,墨吏矜夸是佛妆。
低情商:你怎么把脸涂的那么黄,高情商:呀,你这个模仿佛祖的妆容模仿的真好。
在唐代张泌《妆楼记》中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夜来初入魏宫,一夕,文帝在灯下咏,以水晶七尺屏风障之。夜来至,不觉,面触屏上,伤处如晓霞将散。自是,宫人俱用臙脂仿画,名晓霞妆。”
大意是魏文帝曹丕宫中新添了一名宫女叫薛夜来,文帝十分宠爱她。某夜,文帝在灯下读书,四周是水晶制成的屏风。
薛夜来走近文帝,没留意到屏风,一头撞上,顿时脸颊撞伤,伤处仿若晓霞之将散,其他宫女见而生羡,也纷纷模仿薛夜来,用胭脂在脸颊上画上血痕,取名曰“晓霞妆”。
N
NO.3
这才真正的无添加洗脸神器
现在的许多洗面奶都打着无添加的,纯天然的口号,殊不知无添加的洗面奶早在古代就已经出现。
据古籍记载,古人有用温的洗米水洗脸的习惯。
小印不得不佩服起古人的智慧,既利用了其中的碱性成分来洗去脸上的污垢又节约了水,真可谓是一举两得,一水两用。
不仅如此,名字也起的非常文艺。《礼记内则》记载:“其间面垢,覃潘请洗”。这里的“潘”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洗米水。
不仅洗面奶在古代有替代品,我们便宜大碗的香皂在古代也有替身。
它就是澡豆,主要是由豌豆、绿豆磨成粉后加入猪胰、皂角等去污成分制作而成。但澡豆可并不便宜,在南朝时只限于皇家使用,所以一般平民百姓都对它比较陌生。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记载:“王敦初尚主,如厕……既还,婢擎金澡盘盛水,琉璃碗盛澡豆,因例著水中而饮之,谓是干饭。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
大意是王敦是士族,不认识澡豆,竟把它吃掉了,闹出了笑话。小印内心的OS:“大哥,咱长点心吧,谁会在你上完厕所后给你送东西吃的!”
NO.4
不同朝代的画眉术,可太讲究了
眉和目作为人类面部最生动、最能表现感情、反映个性的部位,眉毛抢先一步成为了每个朝代的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