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小说之传统文化典故庖丁解牛张敞
作者:金庸听书
金庸先生的小说之所以好看,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故事里蕴含着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典故。作者将这些典故精心点缀在小说中,大大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今天就分享几个金庸作品中的典故。
01庖丁解牛
这个典故出自《庄子》,用来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时,他的肩和手的伸缩,脚与膝的进退,刀割的声音,无不因便施巧,合于音乐节拍,举动就如跳舞一般。文惠君赞叹其技艺之妙。庖丁便解释说自己在这件事上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
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现在宰牛的时候,他仅仅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而不必用眼睛去看,继而进一步解释了自己如何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筋骨空隙从容完成分解任务,达到事半功倍且不损刀具的效果。
由“庖丁解牛”的神技,文惠君从中悟出了养生之道,而金庸小说《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则从中悟出一套融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高深武功。龚自珍曾经说:“庖丁之解牛,伯牙之操琴,羿之发羽,僚之弄丸,古之所谓神技也。”庖丁解牛的原理与武功意境本质上是相通的。
02张敞画眉
这个典故出自《汉书·张敞传》,讲的是宣帝时期的平阳人张敞,虽位居京兆尹这样的高官,还是亲自替妻子画眉毛。有些人用这件事来弹劾张敞,但皇帝爱惜他的才能,没有责备他。后来张敞画眉用来比喻夫妻恩爱。冯梦龙曾评论此事:“虽为儒者所讥,然夫妇之情,人伦之本,此谓之正色。”
金庸先生在《鹿鼎记》跟《倚天屠龙记》中都用到了这个典故。
《鹿鼎记》中,韦小宝被方怡骗至神龙岛,搅入神龙教的内部斗争中。韦小宝意外化解了神龙教危机,立下大功,被提拔为白龙使,并奉命去寻找《四十二章经》。临行前,洪夫人与洪教主各教了韦小宝三招防身功夫。洪教主所教的“英雄三招”中就有一招叫“张敞画眉”。
《倚天屠龙记》中则直接用赵敏与无忌的对话延续了这一浪漫:
赵敏嫣然一笑,说道:“我的眉毛太淡,你给我画一画。这可不违反武林侠义之道吧?”张无忌提起笔来,笑道:“从今而后,我天天给你画眉。”
03碧纱笼
这个故事出自《唐摭言》,讲的是诗人王播的故事。
唐朝乾元年间,诗人王播年轻时家中贫穷,在木兰院寄居。庙里和尚吃饭时撞钟为号,王播听到钟声,也就去饭堂吃饭。和尚们讨厌他,有一次大家先吃饭,吃完了饭再撞钟。王播听到钟声,走进饭堂,只见僧众早已散去,饭菜已吃得干干净净。王播心中惭愧,在壁上题诗道:“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
后来王播做了大官,朝廷派他镇守扬州,他又到木兰院去。那些和尚自然对他大为奉承。他去瞧瞧当年墙上所题的诗还在不在,只见墙上粘了一块名贵的碧纱,将他题的两句诗笼了起来,以免损坏。王播很是感慨,在后面又续了两句诗道:“三十年前尘土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金庸先生在《鹿鼎记》中借慕天颜之口,把这故事讲给了韦小宝听。慕天颜为了讨好韦小宝,可谓煞费苦心了。从中也可看出,金庸先生对各种文化典故知之既深,用之亦妙。难怪他的小说具有如此魅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