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什么不参加科举而求职李白的求职诗出

唐朝盛行干谒风气,若后世之自荐信。就盛唐而言,李杜二圣的干谒之作可能是最多的,也侧面表明了二者经常性的失业。唐有科举,李白为什么不参加科举非要干谒?在《新唐书》中有这样一则记载:“李白……其先隋末以罪徒西域……”;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中也有相关的文献记载:“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姓易名,故自周朝以来,漏于属籍。”从这两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李白的先祖乃获罪之人,仅是这一项便已断送了他的报考之路,更何况他又属于家世不清的一类,自然无法通过“政审”。由此看来,李白宁可干谒而至死也不参加“高考”着实也是无奈之举。李白诗歌豪放、傲视王侯、自比圣贤,与古代隐晦低调的风格格格不入,他在干谒之作中也表现了平交王侯、自比圣贤这两点,一般人还真看不上他。放在今天谁告诉你他是周公转世、圣人再生,你也会把他当作神经一笑而过!所以不管是蜀中、二入长安、安史之乱,李白都是不停的写干谒诗,不停的找饭票,一代诗仙可谓艰辛!真正的好的干谒诗究竟是什么样的?比较一下和李白的自荐信,就可以知道李白没有掌握好写自荐信的诀窍而颠沛流离?孟浩然如何写自荐信?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便是著名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交友遍天下,朋友圈都是大boss,如李白给他写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对于此诗,前四句写景,积极向上,含蓄之美!后面四句,隐晦提出,据说这篇文章深的张说喜爱,依此二人相交莫逆。自孟浩然三十二岁,妻子无法入家门。其再次写下干谒之作:南陌春将晚,北窗犹卧病。林园久不游,草木一何盛。狭迳花障迷,闲庭竹扫净。翠羽戏兰苕,赪鳞动荷柄。念我平生好,江乡远从政。云山阻梦思,衾枕劳歌咏。歌咏复何为,同心恨别离。世途皆自媚,流俗寡相知。贾谊才空逸,安仁鬓欲丝。遥情每东注,奔晷复西驰。常恐填沟壑,无由振羽仪。穷通若有命,欲向论中推。——《晚春卧疾寄张八子容》送给了当时宰相,深的宰相喜爱,并多有提携,可惜倒霉碰上了张宰相因言获罪。此中仍是低调做人,隐晦曲折,但略有不同的是比前者大胆了很多!可见迫于客观环境,人有时候真的不低下你高贵的头颅!再看看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此诗可算大名鼎鼎,用香草美人、夫妻、比喻为上下君臣的习俗自楚辞而来,言外有言,意外有意,比起孟浩然那种欲求而不说的隐隐作态比起来更胜一筹!当时估计以此题材写干谒者居多。此诗出,深的张水部张籍喜爱,并有回诗赠送: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我们再来看看李白的自荐信,自然看得出自视甚高,豪放不羁。第一首是李白成功的例子: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写下此诗,被玉真公主推荐给唐明皇。达到人生顶峰,此诗一出截止安史之乱前李白少有干谒。生活稳定,居于帝王之侧。看看他前期的《上安州裴长史书》《上安州李长史书》等等皆有自比身高,目空一切。《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这个诗是李白见了李之后遭到轻视,愤慨而做,这就是年轻气盛时期的表现!赠崔咨议绿骥本天马,素非伏枥驹。长嘶向清风,倏忽凌九区。何言西北至,却走东南隅。世道有翻覆,前期难豫图。希君一翦拂,犹可骋中衢。这首诗又再现了豪放不羁的传统,连伏骥老马都不屑,要知道这时候他都六十岁了,希望自己得到重用而驰骋万里!一直到李白去世,他还在孜孜不倦的干谒。纵观其一生,其干谒之作达百首之多。总的梳理一下,可以见到有几个原因造成了他自身的悲剧性:首先自视甚高,自诩过高,万里大鹏、绿骥天马、等等,和古代士大夫的低调内敛格格不入!其次每次结尾还都说若不用我怎么样怎么样?略带威胁的味道。如“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主人若不顾,明发钓沧浪”再就是平交王侯,傲视权贵的特点。很好的体现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综上几个特点和其他干谒诗的对比,你会发现李白一个是祖上原因不能科举,故而干谒一生。大凡大人物,总是有些不一样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30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