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美女何其多,她们又是怎样收拾自己妆容
汉朝美女何其多,古代四大美女,汉朝占了一半,而赵飞燕之类的还没上榜。汉代的美女凭什么这么漂亮?她们又是怎样收拾自己的妆容呢?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这是一首流行于汉代的歌谣,仔细看看就明白汉朝的时尚了。好高髻、好广眉。
汉代女子喜欢梳发髻,发髻的样式很多,现在知道的名称就有堕马髻、椎髻、倭堕髻、瑶台髻、垂云髻、盘桓髻、同心髻、百合髻以及分髾髻等等。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堕马髻和椎髻。
汉朝美女梳头发,先把头发从头顶正中分成两个部分,再扎成两个大辫子。然后将辫子从下往上绾成发髻。绾的意思是盘绕。
椎髻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它是因为绾成的发型很像当时洗衣服用的木锥子,所以叫做椎髻。《鲁元公主外传》中曾提到汉孝惠帝的张皇后:“云髻峨峨,首不加冠而盘髻如旋螺”。意思就是发髻绾得高高的,头上没有冠帽,只看见发髻像螺旋一样的盘着,应该就是椎髻。
而堕马髻就更有故事了,据称是东汉的权臣梁冀之妻孙寿弄出来的。孙寿是被低估的美人,只是品行差,所以少被提及。《后汉书》中说: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媚惑……写书的一句“以为媚惑”盖棺定论,其实人家这可是一整套化妆术啊。所谓愁眉就是一种细细弯弯的画眉方法;啼装就是在眼睑的位置擦上一点油脂,看起来像刚哭过一样;再就是这个堕马髻,它不是高耸的,而是下垂耷拉在后背上的,也不在正中,在一侧,一眼看上去像刚从马上掉下来,所以起了这么个名字。
古人高雅,起名字跟画画似得。堕马髻配上啼妆、愁眉,从马上掉下来发愁啼哭,这位美女是有多柔弱啊。但历史上孙寿却是位悍妇,他老公梁冀做了二十多年大将军,皇帝也要看他脸色,却会被孙寿拎着耳朵打到下跪求饶。不知梁大将军要怎样一副苦脸来配老婆的堕马髻。
分髾髻其实不是一种发型,而是一类。当时女子喜欢绾成各种发髻的同时,在发髻后垂下一绺头发,这绺头发就叫做“分髾”,也叫“垂髾”。
梳完头当然还要带首饰。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上学时都要背《孔雀东南飞》,这就是用来形容焦仲卿妻子有多漂亮的。当时头上的首饰主要是钗、簪和步摇等。簪子又叫笄,是古时候女子固定发髻的基本饰物。钗也用于固定头发,钗和簪不同在于簪是一根“棍儿”,钗是两根。步摇是它们发展的产物,就是珠玉不是镶嵌的,而是挂着的,一走路一步一摇的。
耳垂上也没闲着,有腰鼓形耳珰的,也有珠玉串成的耳珰。
汉朝女子化妆已经有了基本流程,包括画眉、脸上敷粉,脸颊涂上红色,还有用红色点唇等等。有个词叫“铅华”,其实在引申之前说的就是用铅粉代替米粉,成为汉代美女的化妆基础用品。
而在脸颊上涂上红色,当时叫“面靥”。这个习惯来源就更加奇特。最早只是在宫中侍候皇帝的妃子们用的。每个月她们在不方便的日子里,给自己脸颊上酒窝处点上红色,意思是不能侍寝。却被宫中的艺人学会了,并传到了民间成为了时尚。
还有一件事,就是汉朝的男人也化妆。而且那时候就有很多“阴柔男子”喜欢“胡粉饰貌,搔头弄姿”。你看古人用词多讲究,这八个字形容韩版鲜肉老高雅了。
汉代很多皇帝都好“男风”,武帝有位近臣韩嫣、还有宦官李延年都是男宠,而“断袖”这个特指的词语也来源于汉哀帝与董贤。一直到汉末,《晋书》中还记载曹操的女婿何晏,经常服用药物,以美化自己的容貌,来取悦女子。
看来“娇滴滴的汉子”,也是很有传统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