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画眉鸟即兴言志,即景抒情,呈现
本文乃伴君哦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今天,我们来品读一下欧阳修的诗歌《画眉鸟》,这首诗反映了他在政治上累遭挫折的情况下的另一种心境。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林间自在啼!
宋仁宗庆历三年,欧阳修被推荐为谏官,他持衡论政,知无不言。庆历五年,当杜衍、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的人因“朋党之议”相继罢官时,欧阳修挺身而出,义正辞严地写了《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与朝廷的“诏书”相抗争;与此同时,还写了《朋党论》,驳斥了“朋党之说”。为此,欧阳修被傅致成罪,贬为滁州太守。
欧阳修同一切正直的封建知识分子一样,这种遭遇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在“待罪山城,绝迹人事”的日子里,他却过上了另一种随意和疏放的生活,这种生活同过去党争激烈、风气恶浊的朝廷生活相比,心境是和平舒适的,他可以不受束缚的生活,可以寻“山水之乐”。正如他在一首诗中所说的,“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固迁谪岂能来”。在累遭打击以后,欧阳修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就是在人生遭受挫折的面前,决不能悲观丧气,应该在自我旷达中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应该在“随意移”、“自在啼”的岁月里为人民做一点好事。
《画眉鸟》这首诗,就是他这时心境意趣的一种自然流露。这是一首咏物诗。画眉鸟是一种形体美观、啼声悦耳的留鸟,羽绒柔软,眼圈呈白色,向后延伸,恰似画过的眉毛,因而得其美名,人们常常捉来笼养。
诗人采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对画眉鸟在“金笼”和“林间”两种不同生活的描写,抒发了诗人要求打破束缚、追求自由的愿望。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嗽,是鸟鸣声;随意,可解释为任意;移,是飞来飞去。画眉鸟在广袤无限的大自然里怕然自得,欢乐地生活着。它“百瞒千声”,尽情地啼唱,悠扬的歌声在山野里回荡,婉转悦耳。她顺乎天性地飞来飞去,飞上飞下,追逐嘻戏,欣赏着姹紫嫣红的山花;寄越于茫茫林海。这两句诗疏密有至,繁简得当,浓淡深浅交相倚伏,动静结合相得益彰。画眉鸟“百瞒千声随意移”充满了动的感觉,描写得十分细腻;“山花红紫树高低”,好象是画眉鸟活动的舞台背景,是静止的画眉构图。
诗人从大处着手,刻意求工,突出了春景最典型的特色。读了这两句诗,画眉鸟轻盈的体态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画眉鸟动听的歌声尽入耳中;仿佛整个山野美景尽收眼底,顿感春风扑面。
诗人作这样的环境渲染,主要是为了突出画眉鸟“林间”生活的幸福,和“金笼”形成鲜明的对比。“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林间自在啼”“金笼里”也作“金笼听”。始知,是诗人观察了画眉鸟在自然界中生活的情景后才悟出的道理。诗人对画眉鸟“随意移”,“自在啼”的喜爱,确是他这时才获得的“新知”。“金笼”虽不失为一种优厚的待遇,住的是金屋,勿须寻食之难,又不受风吹雨淋之苦,可谓美哉!然而,金笼虽好,狭窄的金笼里只能跳来跳去,孤寂苦闷地生活使它再也唱不出抑扬婉转的歌声,再也见不到色彩缤纷的大自然。失去了自由,这是多么痛苦的生活啊!这两句诗,话意双关,既是写实,又是明理,做到了引人入胜,浮想联翩的作用。
这首诗,即兴言志,即景抒情,寄寓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热爱,对黑暗倾轧的官场轻蔑鄙视。诗人的理想、情致与画面水乳交融,毫无雕琢而天然浑成,呈现出一种幽深的艺术境界,不仅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哲理的启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