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论三代上面是什么,三代下面又是什么

白癜风初期如何治疗 https://m-mip.39.net/woman/mipso_4780766.html

世间顶怪的东西,要算圣人,三代以上,产生最多,层见叠出,同时可以产生许多圣人。三代以下,就绝了种,并莫产出一个。秦汉而后,想学圣人的,不知有几千百万人,结果莫得一个成为圣人,最高的,不过到了贤人地位就止了。

放飞的是心

请问圣人这个东西,究竟学得到学不到?如说学得到,秦汉而后,有那么多人学,至少也该再出一个圣人;如果学不到,我们何苦朝朝日日,读他的书,拼命去学?

三代上有圣人,三代下无圣人,这是古今最大怪事,我们通常所称的圣人,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只有孔子一人是平民,其余的圣人,尽是开国之君,并且是后世学派的始祖,那么他的破绽,就体现出来了。原来周秦诸子,各人特创一种学说,自以为寻着真理了,自信如果诸实行,立可救国救民,无奈人微言轻,无人信从。他们心想,人类通性都是悚慕权势的,凡是有权势的人说的话,人人都能够听从。世间权势大者,莫如人君,尤莫如开国之君,兼之那个时候的书,是竹简做的,能够有书读的很少,所以新创一种学说的人都说道,我这种主张,是见之书上,是某个开国之君遗传下来的。

于是道家托于黄帝,墨家托于大禹,倡并耕的托于神农,著本草的也托于神农,著医书的,著兵书的,俱托于黄帝。此外百家杂技,与夫各种发明,无不托始于开国之君。孔子生当其间,当然也不能违背这个公例。他所托的更多,尧舜禹汤文武之外,更把鲁国开国的周公加入,所以他是集大成之人。周秦诸子,个个都是这个办法,拿些嘉言懿行,与古帝王加上去,古帝王坐享大名,无一个不成为后世学派之祖。

哪怕至今这个社会,你想出名也得傍着名人而来,如仿着马云,如仿着周星驰等。亦如十三写作也得仿着李宗吾一样,这也算一大真香定理了。

嗯,就这样吧

周秦诸子,各人把各人的学说发布出来,聚徒讲授,各人的门徒,都说我们的先生是个圣人。原来圣人二字,在古时并不算高贵,依《庄子·天下篇》所说,圣人之上,还有天人、神人、至人等名称,圣人列在第四等;圣字的意思,不过是闻声知情、事无不通罢了,只要是聪明通达的人,都可呼之为圣人,犹之古时的“朕”字一般,人人都称得,后来把“朕”字、“圣”字收归御用,不许凡人冒称,“朕”字、“圣”字才高贵起来。

周秦诸子的门徒,尊称自己的先生是圣人,也不为僭(jiàn)妄。孔子的门徒,说孔子是圣人,孟子的门徒说孟子是圣人,老庄杨墨诸人,当然也有人喊他为圣人。到了汉武帝的时候,表彰六经,罢黜百家,从周秦诸子中,把孔子挑选出来,承认他一人是圣人,诸子的圣人名号,一齐削夺,孔子就成为御赐的圣人了。孔子既成为圣人,他所尊崇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当然也成为圣人。所以中国的圣人,只有孔子一人是平民,其余的是开国之君。周秦诸子的学说,要依托古之人君,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可举例证明。

南北朝有个张士简,把他的文章拿与虞讷看,虞讷痛加诋斥。随后张士简把文改作,托名沈约,又拿与虞讷看,他就读一句,称赞一句。清朝陈修园,著了一本《医学三字经》,其初托名叶天士,及到其书流行了,才改归己名。有修园的自序可证。

从上列两事看来,假使周秦诸子不依托开国之君,恐怕他们的学说早已消灭,岂能传到今日?周秦诸子,志在救世,用了这种方法,他们的学说才能推行,后人受赐不少。我们对于他们是应该感谢的,但是为研究真理起见,他们的面目,是不能不揭穿的。

所以说,这篇文章是以真理论事,非谤于他人。毕竟能长存的学说必有他过人之处,也必有他存世之基础。

花开千家家家繁

孔子之后,平民之中,也还出了一个圣人,此人就是人人知道的关羽。

凡人死了,事业就完毕,惟有关羽死了过后,还干了许多事业,竟自挣得圣人的名号,又著有《桃园经》、《觉世真经》等书,流传于世。孔子以前,那些圣人的事业与书籍,我想恐怕也与关羽差不多。现在乡僻之区偶然有一人得了小小富贵,讲因果的,就说他阴功积得多,讲堪舆的,就说他坟地葬得好,看相的,算命的,就说他面貌生庚与众不同。我想古时的人心与现在差不多,大约也有讲因果的人,看见那些开基立国的帝王,一定说他品行如何好,道德如何好,这些说法流传下来,就成为周秦诸子著书的材料了。

兼之,人人皆有我见,心中有了成见,眼中所见的东西,就会改变形象。戴绿眼镜的人,见凡物皆成绿色;戴黄眼镜的人,见凡物皆成黄色。周秦诸人,创了一种学说,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古人,古人自然会改形变相,恰与他的学说符合。

这样,我们不妨把圣人中的大禹请出来研究一下。

大禹腓(féi)无跋(bá),胫无毛,忧其黔首,颜色黎墨,宛然是摩顶放踵的兼爱家。

韩非子说:“禹朝诸侯于会稽,防风氏之君后至而禹斩之。”他又成了执法如山的大法家。

孔子说:“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fú)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俨然是恂恂儒者,又带点栖栖不已的气象。

读魏晋以后禅让文,他的行径,又与曹丕、刘裕诸人相似。

宋儒说他得了危微精一的心传,他又成了一个析义理于毫芒的理学家。

杂书上说他娶涂山氏女,是个狐狸精,仿佛是《聊斋》上的公子书生;说他替涂山氏造敷面的粉,又仿佛是画眉的风流张敞。

又说他治水的时候,驱遣神怪,又有点像《西游记》上的孙行者,《封神榜》上的姜子牙。

据著者的眼光看来,他始而忘亲事仇,继而夺仇人的天下,终而把仇人逼死苍梧之野,简直是厚黑学中重要人物。

大禹这个人,光怪陆离,真是莫名其妙。其余的圣人,其神妙也与大禹差不多。

幻想出奇迹

我们略加思索,圣人的面目也就可以了然了。因为圣人是后人幻想结成的人物,各人的幻想不同,所以圣人的形状有种种不同。李宗吾做的《厚黑学》,从现在逆推到秦汉是相合的,又推到春秋战国也是相合的,可见从春秋以至今日,一般人的心理是相同的。再追溯到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就觉得他们的心理神妙莫测,尽都是天理流行,惟精惟一,厚黑学是不适用的。

大家都说三代下人心不古,仿佛三代上的人心,与三代下的人心,成为两截了,岂不是很奇的事吗?其实并不奇。假如文景之世,也像汉武帝的办法,把百家罢黜了,单留老子一人,说他是个圣人,老子推崇的黄帝,当然也是圣人,于是乎平民之中,只有老子一人是圣人,开国之君,只有黄帝一人是圣人。

老子的心,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其政闷闷,其民淳淳。黄帝而后,人心就不古:尧夺哥哥的天下,舜夺妇翁的天下,禹夺仇人的天下,成汤文武以臣叛君,周公以弟弑兄。李宗吾那本《厚黑学》,便可逆推到尧舜而止,三代上的人心,三代下的人心,就融成一片了。无奈再追溯上去,黄帝时代的人心,与尧舜而后的人心,还是要成为两截的。假如老子果然像孔子那样际遇,成了御赐的圣人,我想孟轲那个亚圣名号,一定会被庄子夺去,我们读的四子书,一定是《老子》、《庄子》、《列子》、《关尹子》,所读的经书,一定是《灵枢》、《素问》。

孔孟的书与管商申韩的书一齐成为异端,束诸高阁,不过遇着好奇的人,偶尔翻来看看,《大学》、《中庸》在《礼记》内,与《王制》、《月令》并列。人心惟危十六字,混在“曰若稽古”之内,也就没有什么精微奥妙了。后世讲道学的人,一定会向《道德经》中,玄牝(pìn)之门,埋头钻研,一定又会造出天玄人玄,理牝欲牝种种名词,相互讨论。

没有打破牢笼的勇气

依我想,圣人的真相不过如是;依我看,圣人的面目不在如乎。当然这话也就在这年代论论,说不得还会惹上一声声臭骂,顶上一筐筐臭鸡蛋。

为何?

冒天下之大为,以凡人之躯论圣。若这话换圣人来讲,肯定又是一番风情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03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